五行主土什么意思?
五行的“行”指什么? 《尚书·洪范》记载了箕子与周武王的一段对话,其中提到了五行、八卦和九畴的内容。关于五行,原文是: “惟十有三祀日,王既祀于周庙;亦遂咸祭群神志众,庶群自聚,罔堂曰:‘迪惟先王,克明文德,以亲九族;至于夷民,邦畿千里,丕维皇极;君臣惟民,千品庶庶,威仪罔越,百姓惟宁,万邦绥定。 不荒不宁,帝其享乃心,厥志维何?’”
这里提到的是周武王的祭祀活动。对于这段文字的解释历来众口不一。不过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就是这里的五行不是指五种物质性的元素,而是指五种德行或行为准则。那么这五种行是什么呢?
1.五行之行的第一个含义是指五种德行,这就是金木水火土。 2.五行之行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五种行为的准绳,即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在上述两种解释中,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说法,也就是把五行理解为五种具有物质属性的元素。而第二种则较为符合《尚书·洪范》的本义,将五星理解为五种德行或者五种行为准则。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商朝及西周初年,人们普遍用五行来说明五种品德和行为规范,这是五行的一个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阴阳家的发展,五行被赋予了另外一层含义——即代表五种物质属性或者说五种自然现象,这便是五行的另一个含义。这个含义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人们对五行的认识。因此可以这么说,五行的最初含义其实就是五种品行或行为准则,这与孔子所说的仁一样,是古人用来指导人生的一种道德标准。
二、什么是土德? 其实,在汉代以前并没有所谓的五行德运一说,也就是说,古人并不认为一个国家应当选择与自己国家所主的五行相匹配的颜色作为国家的官方颜色。而且,古人在论及五行时一般也仅涉及到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而不大提及土这一种元素。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土德似乎与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并无多少关系。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西汉早期文献中对土德的介绍,比如贾谊在《过秦论》中就提到了秦朝为水德,汉朝为土德的观念,并且认为秦国变法的行为违背了土德的原则,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这些表述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被视为“德衰”的说法相互印证。看来至少在汉武帝之前,五行之中土德的地位就已经得到了重视。
三、黄帝为土德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黄帝作为《黄帝经》(《黄帝内经》),垂裳而天下治。”根据这段叙述,我们可以得知黄帝所统治的时代正是上古时期诸侯纷争、动乱不堪的时期。于是,为了平定天下,安定百姓,黄帝便做了一些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制作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法典,即《黄帝经》。这套典籍中包含了许多思想内容,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对医学的重视等等。而这些思想内容无疑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德”的思想。例如,《管子·形势解》中说:“昔者舜股髀之伤,而诛鲧于羽郊,七圣皆亡,天下得宁,此黄帝之德也。故曰以德去怨。”从这里不难看出,黄帝的治国方略主要是以德化人,而不是依靠武力来镇压异己。这种理念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
四、土德的特点 黄帝作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方面,他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并最终打败了后者;另一方面,他又带领部下东渡海东,最终到达了朝鲜半岛。可以说,黄帝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帝王。他还发明了舟车、音律、历法等许多造福后人的东西。他的子孙后代又建立了夏朝、商代以及周朝等诸多历史长河中的盛世王朝。可见,黄氏家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宗族。 而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历代王朝所追求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土德便成了一种重要的政治象征,并成为了各个王朝争夺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