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行属什么?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础是阴阳学说,而五行学说则是建立在阴阳学说基础上的。古人通过长期对自然、社会和人体的观察研究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按照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规律进行着。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在中医学领域中,也应用了五行相生的规律来说明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相互助长关系以及五脏之间的生我、我生之间的关系,同时用五行的相克关系说明相生和相克的制约性。这种理论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脏腑间的协调运动规律。如心属火,肾属水;水能克火(肾能制约心火),火能克金(心火能制约肺金),当肾阴虚时则心火亢盛从而出现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现象;当肾阳虚时可造成心阳虚弱而出现畏寒肢冷等。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还可用来指导疾病的治疗,如肝病可影响脾的功能,临床上常用疏肝健脾之法来治疗肝病;肺病也可影响到脾的功能,临床常采用清肺补脾的方法以治疗肺病。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五脏亦可分为“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种关系: 金生水——肺(金)生肾(水)
木生火——肝(木)生心(火) 火生土——心(火)生脾(土) 土克水——脾(土)克肾(水) 水生木——肾(水)生肝(木)
木克土——肝(木)克脾(土) 土克水——肝(木)制肾(水) 火克金——心(火)克肺(金) 金克木——肺(金)克制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