壡五行属什么?
【说文】:「,玉也」;「,器难用皃」 後人解此二字為一玉二器,然古之「」字非今之玉字也。《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傳云:「切、磋,治焉;琢、磨,製焉」,鄭箋曰:「切磋琢磨皆治玉者也」;《禮記.大學》亦載「如切如磋」句,孔穎達疏引馬融云:「磋,谓雕琢而發形;琢,謂細斲而成器。」 可見古人所解的「」,即毛傳所言之「治」,是使玉形制規矩的一項工序。這與《說文》所言「」是玉器(或器物)難用的情狀,兩者相結合便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描述的是在玉器(或器物)成形前,匠師們需要先對其進行加工,使之成為堪用的狀態。如此,上文的「」則當以「治玉」解之,「」則當以「治器」解之。 而「」的繁體「」,從「金」從「土」作聲符,可見本有「器皿」之意——此乃解「玉器難用」之「」爲「器皿」義的根據之一。且「」與「器」古音相當,在古文字中又常通用,故漢代人將二字通假也是無可厚非的了。 至於「睿」,雖然字形不一,但基本構架沒有变化,故其所從之「」同「」,當也是以「治理」之義為主。
综上,「」當以玉器(或器物)名稱解之,而「」則當以「治理」之義解之,故「悊」當讀「zhé」,非「xío」。 【例證】 1.《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飲酒,吹竽而歌鼓瑟。宋襄公聞之,譏其人說不听,鼓樂不絕。夫好樂而惡憂,何以能長也?」 2.《孟子.離婁下》:「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謀將寡焉。君子過之,必言其志,不則不堪。今上有明君,下有忠臣。而被謗邪?’孟子對曰:‘昔者舜見瞽瞍,堯適在傍,猶變而預坐;無終食之間復舊位乎?湯見伊尹于庖厨,曰:『我起寧邦,不知我宗祀遂廢乎?』為斯�舉,世不為少矣!夫鳥獸之見人也,哀號鳴呼,欲人之見幾也;遠走避匿,欲人之至也。今諸侯見夫子而不動,則未可料也。』」 3.《淮南子.修務訓》:「孔子觀於魯廟,盡敬,返車而泣。門人問曰:‘夫子見賢而泣,何謂?’孔子曰:‘夫子悲莫悲於喪親,悲莫悲於無知,吾未有得也已。’」 ——以上三則「哲」皆可讀「z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