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的五行什么?
岭,土山。 从字形上看,“嶺”字由“山”和“嶺”组成。“山”指小山,“頂”即“頂”,本意为帽子,此指像帽子一样的小山。“嶺”字本义是指小山上的小土坡。 《说文》释“嶺”为“高山”,解释为“嶺,土山也。从山,頂聲”。
《玉篇·山部二》引《集韻》解“嶺”字曰:“山頂之坡;或作嶺。” 《禮記·月令》有“仲秋之月,農復耕稼,天子乃命將帥,選士林藪,講武獵藝”話,注家宋朱熹注释《禮記》這一節時說:“林薮、丘陵,無風雨則為阻,可以伏擊賊;巖險、丘險,無風雨則為阻。”[1]可见,在古漢語中,“嶺”與“陵”、 “巖”、“邱”等字皆通假。
《水經》云:“湘水東北過零陵縣西……故衡山郡治,北有祁陽縣,世以縣界之南為衡山,北為永州。”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註釋是:“《相馬經》曰‘左驥而右驪,前高而后卑,謂之騰驤’,言其不驕亦善走。今處此野,故曰『馳騁』(騁音chěng)。又北別源,自名清水(清水河),水力激漲,四時渾濁,唯臘月始清,流而東逝,注于大江。江水左岸有城,周圍七里,太守及僚屬居焉,世以江左為江南,江右為江北。”
南宋祝穆撰寫的地理著作《方輿勝覽》載:“祁陽縣西北二十五里有石邑,縣西南三十里亦有石邑,土人稱上、下石邑。兩邑之间有山,生金,土人名曰‘金山’。” 明代文人李漁所著《蜃中樓.序》有:“予之游於海者三,訪仙人於蓬莱、方丈、瀛洲者也。初遊在貞祐元年戊午,次遊在慶元乙卯,再遊在崇禎癸酉。所居之地,前一灣,廣可十里,深近十丈,潮至則沒,潮去則現,惟曉夕潮汐間,乃見舟楫往來。”[2]
清代文人張錦鴻所著《羅浮夢》第五回有:“忽見遠山橫亙,雲鎖霧迷,漸離渐遠,莫辨川原。” 明末清初著名作家張岱所著《陶庵夢憶》卷七《柳江》條有:“[柳江]下流沙石,宜种稻,亦宜種荷花。六月炎暑,花紅葉翠。秋涼時分,風起波瀾,月白風清之夜,每見漁燈孤影,夜泊烟渚。或擁帳眠,或吹蕭醉,或鼓瑟鳴琴,或攜酒獨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