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五行什么属性?
谢邀 希,本义是指稀少、罕见,《尔雅·释言》中就有“希,罕也”的注释;引申指希望、期望,《礼记·檀弓下》有“君所谓可,而有希焉”一句;又引申为平坦、畅通的意思,《楚辞·离骚》中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
以上所说的“希”均指“稀少”“罕见”之义。那么到了汉朝,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自生以来未尝不叹羡夫子至于如此。”其中的感叹之词“叹惜”和“羡慕”就各取了“希”之两个意义而创造的新词,用来表达现在通常说的“感叹”与“羡慕”之情。可见“希”字在古人语境当中是非常丰富的。
现在我们讨论“希”字的五行属性问题就要从这丰富性说起。 “希”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古文字中的“希”字是象形字,像一株植物生长在平地上,所以“希”字最初可能表示平地、平原之意;而金文和小篆的“希”字形变,上面的“禾”变作“艹”,可能是表示草长得稀稀疏疏的样子(即“稀少”),因此也就有了“希”的“稀少”“罕见”之义。后来这个“稀少”义逐渐强化就分化出了一个形声字“希”(《说文新附》中有收录),以“示”为声旁表音,以“斤”为形旁表示这是“希”的异体字且意为“显要”“明显”之物,《诗经·小雅·甫田》“丘壑戈矛,侯马孔棘”的“孔”即是借代“显要”之意。再后来的“希”字就更简单了,甲骨文和小篆都省笔写成“示”,隶书演变为“礻”,而楷书则定成了现在的样子。
从“希”字的字形演变来看,“希”最初的含义应该是表示平坦通顺之义,后引申出“道路”之义,进而才有“稀少”“罕见”之义,这些引申的过程应该与“希”所在的构形部件“辛”有关。笔者查阅了近代学者王国维编撰的《简牍检署考》,里面详细考证了“辛”“希”二字的关系并认为二者相通,即“希”之本义应为“辛”,并且根据甲文、乙文中“辛”字多象形草叶之形,认为“辛”之原意当为“草木之枝叶繁盛者”,而“希”就是“少茂盛之义……” 由此,我们再返回来审视“五行”中的“木”,“木”的字形演变如下图: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从上图可以看到,“木”的金文像一棵直立的大树,小篆字形发生了变化,左边“木”的横画中间加短竖,右边“束”的下面加短横,隶书则将右边的“束”简化成一点,而楷书将左边的“木”的一竖拉长,于是形成了现在的“木”字。
我们再看“火”的字形演变,如图所示: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隶书 行书 从上图可以看出,“火”的小篆字形像火焰燃起状,隶书、楷书、行书写法均沿袭了小篆,而草书则在笔画中间加了连笔,变成了现在的写法。 我们再来对比看一下“水”的字形演变。 小篆 隶书 楷书本字 草书 隶书 行书写法 上面是“水”的字形演变图,从中可以发现“水”的小篆字形像水流一样弯曲延伸,隶书、楷书、行书的写法和“火”字相似,都是把偏旁进行了适当简化,而在草书当中则出现了不同的写法,如第二行的草书写法就与“火”的草书写法完全一致。 再来看看“土”的字形演变。 小篆 隶书(曹全碑) 楷书(柳公权) 土的形体演变较为简单,一直保持着“上广下狭”的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上述五种字的字形演变我们可以发现,“木”“水”“火”“土”四个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左右结构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优化处理——即加粗部分笔画或者增加一些偏旁。只有“金”字的形体一直在变化,而且变化很大,特别是篆书阶段,“金”字右边构件像一把刀,而其他字的右边均为方形结构。这也和上古汉语“金”常做名词使用而其他字皆为动词或形容动词的情况相符。因为作为名词使用的“金”经常位于别的词语后面构成合成词,为了标记这个性质而被加了“刂”(参见高本汉《中国文法要略》第二章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