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属性五行哪个?
在《黄帝内经》中,五行属性是这样表述的: 木,曲直也;火,炎上;金,从革;水,润下;土,载物、生万物。 木主生发,火主宣发,金主收敛,水主蕴蓄,土木同为生化之本,水火同为气化之功,土为生化之原,又司运化之机,其性属湿。
可见,在中医理论里,本身是没有具体“金”“水”“火”这些属性的概念的。而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所以,中医里的“火”其实是“热”或者“温”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已。
比如“阴虚发热”指的是夜晚睡觉时出汗、燥热等等,这是阴虚导致的阳亢和虚热证,治疗当滋阴清热。而“实热”是指由于外感风热或湿热引起的以高热、烦躁为主要表现的症状,要清热解毒。这两者的病因不同,治疗的药性是截然相反的。 但是两者都是人体机能亢进引起的,表现为高热的症状,都符合“火”的特征——高温。在中医典籍里,凡是见到“火”的概念时,我们得知道,这可能意味着“热”“温”“炎症”等类似现代西医的概念。
再说说现代医学的中文翻译问题。现在西方医学大多用英文行医,而中国普遍使用中医中文版本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西医交流沟通困难,导致西医临床用药按照中医学理论解释,常常让人一头雾水。比如,现代中药学教科书里谈到补血剂的时候,这样描述:“凡以补血药治疗血液病症的方法称补血法……常用于血虚症、失血症,以及病后体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
如果按这意思翻译回来,那西医使用的铁剂、维生素B12等药物就得归到“补血剂”范畴了?实在让人费解!如果翻阅一些古代书籍,这种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里有这样的条文:“手足厥阴,经脉皆起于足大趾,络于胸中,布于两胁,循径以上至胸膺,外达四肢末端,内联五脏六腑……” 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血部》里,把“心血” “脾血”“肺血”“肝血”“肾血”通通收入彀中,显然也是照搬古书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