埰五行属什么?
采的五行是土,因为采的读音和“宅”一样,所以它和“宅”一样属土 。 “采”字的偏旁“釆”,它是一个会意字,古字形像人手持草或谷物,本义即采摘、采集。
《说文解字》中对“采”的解释为:“采,拾也。从手,采声。”“采”有收集的意思,所以它属于木字底(手部)的字,与“木”有关。
“采”的繁体字“採”,它的结构跟“木”也很有关系——上面是“木”,下面是“又”(手),表示用“手”摘“木”上的果子——“采”字本义指采摘植物的花果。
但是古代的“采”字,它的部首可不是“手”字。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采”字属于“屮”部。《说文解字·屮部》:“采,艸也。”意思是“采”就是长得像草的植物。 后来由于“屮”部字太多,不便于书写和理解,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把“采”划归到“艹”部里,沿用至今。
段玉裁认为“采”字原本属于“屮”部的证据是“采”的字形演变:由“屮”变为“艸”再变为“采”,且“采”的第一个意思也是指草本植物。这个“采”的第一个意思,正是《说文解字》中所记载的“采,艸也”——也就是今天说的“菜”。
不过,我们现代人的字典里已经把“采”的第一个义项删除了,它现在的第一个义项变成了“可采撷的植物”,例如“采摘”“采花”“采药”等。 这其实是因为汉字演变导致字形近似引起的误会,事实上,“采”的“百草”之“草”指的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植物,它就是“莎草”或者叫“香附子”。这种植物现在被称为“莎蒿”。 那么为什么要专门指出“莎草”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莎草”的“草”字头下面的部分是个“沙”,而“沙”字又经常作偏旁,于是“莎草”二字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沙子”。
比如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卷十九“砂”条中说:“此砂乃北方河漫之沙,其色黄白,性柔不滞,用水淘净……或称燕砂、西砂者,非也。”这里的“砂”字,正是“沙”字。 可见,如果误将“采”理解为“采砂(石)”,那可就南辕北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