紘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说,“纮”字始见于秦代小篆文字中 《说文·巾部》:“紘,冠丝也。从巾,从容,容亦声。”其中的“容”字,指的就是“缯”,也就是古代一种纺织品。 “冠”“簪”“缨”“緌”,这些字眼都跟古代的帽子有关。用“纮”来作帽子的带子,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纮”字的本义就是指帽带——这和我第一眼见到这个“纮”字所理解的“绳子”意思可不同哦~ 既然“纮”的本意就是帽带,那么根据古代的服饰制度,不同的帽子所用的帽带材质是不一样的。
先秦及汉代,贵族男子戴的“冕”(参见图片1)所用的帽带就是用“纮”制成的。而平民百姓们所戴的“弁”(参见图片2)虽然也是帽子,但却不用“纮”做帽带——它们所使用的帽带材料是“缨”。
图片1:山东曲阜孔子庙里的孔子像(现代) 图片2:河北永年宋代杨二郎墓壁画中的男士帽子 到了唐代,因为皇帝唐太宗喜欢戴“幞头”(参见图片3),所以这种帽子在后世就非常流行了。不过,“幞头”虽然叫“头”,却并不是帽子,而是头顶上的装饰物。它的“帽带”是用“绦”做的!
图片3:甘肃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幞头形象 除了上面提到的“髻、簪、钗、鬟”之外,“纮”还有一个同音字“红”。在古代,某些颜色相同的面料可以称为“红”,比如“大红”就是大红色的布。而“绛”则是深红的颜色。
由于“红”和“绛”都有“赤色”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常常把“红”用来做修饰色素的词,比如“红酒”“红糖”“红外”“红灯区”等等;而“绛”则是保留在了书面语里,如“绛紫”“绛土”“绛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