吪五行属什么?
“吪”这个字是象形文字,在“文王伐纣”的甲骨文中,“吪”字就像人突然惊醒的样子;金文的“吪”字,头部形象更加夸张,像是睁开了眼睛;而小篆的“吪”字,则像人张开嘴巴惊呼的模样。所以,“吪”字的本义就是“惊起”、“惊动”的意思。《诗经·大雅·皇矣》中有“业夷业貊,胥攸音昧。不识不知,顺帝之則。”其中“昧”字通假为“蔑”,意为“覆盖”。这一诗句是说:四方的外族百姓,一个个都敬畏崇拜我王。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行礼,这完全是顺应了上天的法则呀!“吪”与“昧”古音相近,通假关系明显。由“驚動”引申出“醒來”之義。
“吪”还指鸟翅膀上的羽毛,因为鸟飞起来的时候,翅膀上的羽毛会飘动起来,故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姿态柔美。《楚辞·离骚》中有“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爲我駕說辭兮,鳳皇為我飾華旂。”其中的“望舒”和“飞廉”都是神话传说中为日月驾车的神。“鸞皇”即“鸞鳥”,亦称“鳳凰”,是一种传说中的瑞鸟。诗中描写屈原穿着华美的衣服,乘坐由吉祥鸟类驾驶的车子,去向天帝申诉自己遭贬的原因。“說辭”即是“鶩羽”,也就是车辕两旁竖起的木板,上面画着象征吉祥的图案,用以表示道路宽敞,车子行驶得平稳。这句是说,车轮滚动发出声响,车辕两侧的羽毛也随风飘动起来。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车辆前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