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五行蛇最好?
要详细,简单明了 首先,五行的“行”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行为也。象木之有枝干。”“亍”,本义为小步,《集韵》引申之,有行动、行动的方式等意。可见“五行”的“行”与“亍”,都是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纵横交错的样子。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这里指出了五行相生的次序和五行的性质。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许多古代典籍被毁,西汉时期,学者们根据西汉初年的文献资料,重新整理了《尚书》,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尚书·洪范》篇。然而,在东汉时期,人们又发现了比汉代更早的《尧典》,其中提到了“五行”一词:“汤出,命沛伯,钦若昊天,夙夜祗献,五祀。”“五祀”就是“五岳”,这里的“行”是指“道路”言,意思是舜命禹治水,如驾着马车一样,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所以这里的“行”不是指“方位”。
后来,人们又把大禹治水的故事与夏商周三代联系起来,到周朝建立了国家祭祀系统后,认为山川神灵只有通过“行道”才能降临人间,于是“五行”的含义就逐渐固定下来了,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说法了,而且也确定了“行”的意思——道路。 那么,为什么用“五行”来象征五种不同的物质呢?这是因为,古人观察自然界发现,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区分成五彩缤纷的色彩,一切运动都可以分解成上下左右的平面运动(也就是现在的加减法);同样道理,他们观察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成六种最基本的形式,即所谓的“阴阳六位”。
而“阴阳”的概念最初就是来源于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至于颜色的话,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人眼所看见的色彩只是电磁波光谱上的冰山一角,可见光仅仅占据了整个电磁波谱的百万分之二左右,而其他不能被肉眼直接感知的电磁波频率更是多不胜数。 所以,古人看到充满变幻且又互相关联的天地万物,凭借自身有限的认识能力,把一切事物归纳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五行”——这实在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