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行分析?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古人根据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归纳出的五种元素,并被用来描述世间万物的性质和作用。中医学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指导用药组方来治疗疾病。 中医讲“五脏”,其实是“五府”,即现在所说的“五脏六腑”之府,它包含现在的“肝、胆、脾、胃、肺、大肠、肾、膀胱”8个器官,其中“脾”含“中州脾土”与“太阴脾经”,中医的“五脏”实际上包含了人体内的12个器官(5个肝、5个脾和2个肾)。
五行学说认为:“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这5句话的意思分别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生化、承载的特性;” “金具有清洁、收敛的特性;” “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黄帝内经》还提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平……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等等,说明了五脏与五行的密切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除了上述关系外,五脏与五行还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肝应木”“心应火”“脾应土”“肺应金”“肾应水”——这是指五脏的功能活动像五行所表示的那样运行。 运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和认识人体脏腑功能是十分常用的中医方法。如临床上遇到阴虚发热的病人,往往会选用滋阴降火(肾阴不足,心火过亢)的药物进行调理,这一方面是遵循了“水火相济,心肾相交”的规律,另一方面也是运用了五行相生的原理,即水生心火,心火生小肠之火,而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的部位,其正常功能有赖于心肾二脏功能的协调。如果心肾不交,导致阴阳失衡,则会出现失眠、尿频、盗汗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