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五行是什么?

植蓓菡植蓓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的形成,源于上古对自然界现象的简化分类,它代表了不同的物质性和功能性:“金曰从革,木曰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土爰稼穑。”“五行”与五方(东南中西北)、四季(春夏秋冬)和五色(青赤黄白黑)等一样,都属于早期人类通过感知世界所做的朴素的大分类,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人认识世界的维度。

后来这种简单的大分类出现了分化和细化——土在中间,得阴阳之气,主化育之功,成为生万物之本;其他“四行”各有偏重,形成造化之功:金生水,水木火,火土金水,形成了“生成相克”的关系。 “五行”这种宇宙观被运用到人体器官上,“五脏”中的“心肝脾肺肾”各有所属:“五脏”之中,“心”为主,居中央,主管血脉运行;“肝”为将军之官,属木,其气如草;“脾”有诸般机能,属土;“肺”属金,主宣发肃降;“肾”为先天之本,属水。

由于“心”在五脏中之王,且主血脉运行,“五行”中又属“火”,于是“心火”成为中医里一个独特的概念,代表了一类以心神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由“五行”到“五脏”再到“心火”,这种层层递进的演绎过程,是中医思维方式的体现。它要求医者善于联想并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这也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功——“望闻问切”,“望”其中就有“望神”,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语气判断他的内心状况,这是中医“察言观色”的思维基础。

师玉玲师玉玲优质答主

“气”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董仲舒《春秋繁露》里的核心议题之一,而关于这个主题的记载在古籍中也是最多的。他提出了一个阴阳相荡的模式来说明天地之气是如何运行并影响万物的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同时他还提出了天覆地载(天和大地是相互作用的)以及天人感应的概念以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当然他的理论肯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他的这些思想确实是中国文化传统里非常重要的元素。 后来王弼提出元气论,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元气的运动变化形成了万物,而不是先有天地然后才有万物。这样他就避免了董仲舒所陷入到的循环论证的问题。这种本体上的突破使得中国哲学从宇宙观向本体论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