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它认为大自然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人体也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因此人体也具五行之分。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具有五种阳气,即心火、肝火、脾土、肺气、肾气;人体的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具有六种阳气,即胆气、胃气、大肠之气、小肠之气、膀胱之气和三焦之气; 中医理论还认为人体组织结构分五行,如皮肤属表,故色青;肌肉属里,故色红;血液属于中,故色黑。
根据一个人皮肤的色泽,可以大致判断此人的脏腑是否有病;又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时间的长短而不断调整色彩,进行所谓的“望色诊法”。 在中药学中,一般也将药物分为五类:温热性药材、寒凉性药材、平和性药材、补益药和有泻下作用药等。当然,具体的药物还有详细的分类方法。
在中医针灸领域,也有五行的概念,主要是指经络中的五个穴位: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阴陵泉和丰隆。这五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和手上,被称为“下合穴”,因为它们都在小腿或手臂外侧,为阳经所过之处。 而位于内踝上方三寸处的涌泉穴,则因处于足部,又属阴经,被看作是阴经气血汇集之地,古人认为它的位置处于阴经之末,犹如泉水之源,故称为“涌泉”。
除了上述部位的五行分野之外,许多自然现象也被看作是五行属性的体现。 例如季节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颜色则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音乐则有宫、商、角、徴、羽五音。 疾病也有“五行”之分,如心病分虚实,属虚者,见热象;属实者,见寒象。脾病有寒湿、暑湿、湿热之分,肺病有燥咳、凉咳、虚咳之别。肾病有阴虚、阳虚、气虚、痰湿之分…… 总之,将一切事物尽可能地进行“五行归类”似乎是最便于古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这种思维方式一直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