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五行属性什么?
一、《说文解字》记载,兰,香草也。从艸,吕声。段玉裁注:「《礼记·月令》疏云,兰,叶香;茝,根香。」也就是说,在古人眼里,“兰”指的是叶片散发芬芳的香气,而“茞”指的是根部散发着香气。从植物学来看,“兰”和“蕙”都属于草本植物,但是“兰”是香属,“蕙”是属木兰科。从汉代开始,“兰”专指兰草(Cymbopogon),也就是现在的白及[1],其植株高可达40厘米,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全缘有齿,顶生窄狭的尖形总状花序,花色由黄转红再转为白色。而“茝”则是指一种野生的兰科植 物,其形态和兰花相似,但茎直立,多分枝,叶子较宽,顶端渐尖,下部全缘,上部有锯齿。花较小,成簇状开放,颜色淡雅。这种植物就是现在的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亦称水菖。二者的区别就像现在使用的毛笔和小楷笔的区别一样。
二、宋代陈承在《本草衍义》中认为香属只有沉香、檀香、藿香3种,他的观点影响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以后世多数人都赞同这3种芳香植物的属性为“兰”。然而,笔者翻阅了《尔雅》、《说文解字》等古籍,发现“兰”字的记载中除了上述3种之外,还有“香草”“幽兰”“香莎”“杜衡”“芷若”“荪”等等,这些可都不是“芳香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呀!于是,我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在网上搜索答案,居然让我碰到了同样对《尔雅》感兴趣的张五莲老师,在她的博客里,有一篇《关于中的“兰”》写得非常详尽,引经据典地说明了“兰”字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先秦时主要形容一些带有香味的草本植物,两汉时增加了木本香花,唐宋时又增加了野生的草本香花,而明清以来则普遍将“兰”专指兰花(Cyrtopodium)。
三、既然“兰”不是固定属性的名词,那么为什么古代文献中会出现大量“兰”呢?我的理解是,由于“兰”字在古代表示的含义比较宽泛,所以可以随意引用到各类文章中去,就像今天网络语言中出现的“神马”“尼玛”“鸭梨”一样,表达的是“某某样”的意思罢了——其实,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古汉语确实有点像外行说话。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