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五行是什么?
在古汉语中,“雨”和“雪”是两个字。《诗经·采薇》中有“雨雪霏霏”和“雨雪瀌瀌(biāo) ”的句子;《楚辞·离骚》中有“雪霜雰雰”(同“纷纷”)、“雨雪冥冥”等。可见古人是将“雪”与“雨”区分开的。 《说文解字》中解释“雨”“雪”二字时说:“雨,水从云下也。雪,凝冰清。”古代的雪其实就是现在的雨夹雪,雪花是从云中降下的冰冷液体。
然而随着文字的发展,“雪”字最终没有能保住自己“雨”的本相。汉代刘歆所著《春秋》中已经有了“天气下降,雨雪其雱(píng)”的句子,而宋代苏辙的诗中出现了“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露浸宫槐。”这说明古人已经把雪归到了雨的行列里。到了现代,雪已经完全变成了雨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我猜这是文字发展必然的结果。“雨”这个字最早写成“雨”或者“雨林雨”,上面是个“雨”,下面是个“土”。后来“土木”结构的字多了,为了区分,“雨”字下面改成了“言”或“夕”。再后来,“雨”字变成了上下结构。最后才有了今天的“雨”字。
在文字发生变迁的过程中,那些字形相近的字往往容易混同。“雪”和“雨”就是这样的两组字。而且都是上下结构,又都有“雨”部,很容易混淆。所以,为了区分类似“雪”“雨”这样一组组形近的字,我们在使用汉字的时候就要注意它们的字形区别了。否则就会出错。
比如上面这张截图中的两个“雪”,就是因为忽略字形的细微差别,抄写了错误的答案。类似的,下面这两个句子中“雪”字的写法也都是错的! “今天气温骤降,雪下得很大。” “大雪封山,我们被困在了旅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