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五行中几画?
“丞相”是个官名,秦朝设置丞相职位,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政府首脑;汉朝继续沿用丞相制度;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曾出现过“录尚书事”,相当于宰相;唐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决策机构,中书令、门下侍郎及左右仆射负责执行。宋朝设宰相、参知政事主持政事堂议,元朝设中书省,明朝废丞相,清朝初年设内阁大学士,负责处理机要事务,再后来又设立了军机处。 所以严格来说,古人所说的“丞相”并不指同一类人,而是个官职的统称。这些不同的官职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执掌行政权,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议和决定。我们可以给“相”字再加上一个“用”字,组成一个新字——“相(xiàng)用”。这个新字表示的就是执掌政权的意思了。
以“相(xiàng)用”为偏旁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像”字,本意是画像,引申义是为众人所仰慕;再比如“向”字,本义是指面朝太阳前行,引申义是为了接近、靠拢。这些都跟“相(xiàng)用”表示执掌政权的意思有着一定的联系。 当然,上面都是古文字学的相关知识,跟今天的题目没什么关系。我想说的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给“相”字的解释是这样的——相,圣人之业。这段文字意思是说,“相”这个字的意思原指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圣贤之才。
那这个解释跟李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的三公九卿之一——丞相的职责就知道了。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纪》里写道——丞相弘请立皇子据为淮阳王。这段话的意思是汉武帝的哥哥刘据被立为淮阳王后,丞相弘向武帝进言。这里的丞相弘就是李斯的后代!而“请立”的意思是请求确立太子,这正体现了相的地位——跟皇帝平起平坐,共同商议国是。这就是“丞相”或者“相(xiàng)用”最形象的代表了。
因此从汉文帝开始,官员们上朝时都得先拜见丞相,然后才去参见皇上。如果按着这个规矩办,皇上见了丞相还得下拜,这也太奇怪了!于是汉文帝索性免去丞相这一拜,从此皇上与丞相之间多了一个“不拜”的礼遇。后来这个惯例延续下来,到唐代更加明确——群臣见君不拜,惟丞相独拜。所以后来我们用“丞相”来代指执政者,用“相(xiàng)用”来指代政权,还真有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