凨五行属什么?
凨(fēng)姓来源自“风”字,古国名或地名用字。《说文》有述:“凨,东夷之国。从风,音方。” 又《集韵·冬韵》引《春秋公羊传》曰:“晋献公伐耿,围陉亭,斩首七百,俘五人。何知之?五人之首,执荀息手以告。耿之不书,执邑大夫首也。其言‘伐耿’者,恶耿首也。曰‘围陉亭’者,不言攻城,宜为城守矣。曰‘斩首七百’,不言‘虏人’者,七百人在野,不可得而数也。曰‘俘五人’者,谓获其五人也,言获其夫失其妇者也。凡言获某某,执其夫,必以其妇丧不见。今囚其五人在军中者,是执其夫失其妇者也。《春秋》君败辱则书败,胜而不杀,不言攻城,此特围城而可书者。桓公是以知围郑之恶。”“围陉亭”即《史记·晋世家》之“伐陉亭七十六人”。可见“凨”字的含义就是攻破敌国的城墙。
姓氏起源中的这条记录其实存在矛盾之处:先秦的“风”字发音与今不同,读作[fu],而不是[feng].而且“风”作为姓氏时的含义也不是“风”。金文“凤”字像鸟形,说明“风”字本义是一种长着漂亮羽毛的神鸟。《诗经》中有不少关于凤的描绘。周代贵族给祖先塑像时要把先人命名为“某父(母)之墓”,如果有子嗣还要把先祖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如果先祖是个贤明的人还会被载入史册受到歌颂。但如果这个人没有子嗣或者家族后人地位不高,他的名字就会慢慢消失甚至无法获得一个名字,比如周穆王的大臣仲山甫,他的功劳大到值得周王亲自给他立碑颂扬,但他的后代却因为家族地位低微而在史书找不到记载了。同样的情况还见于卫懿公及石碏的儿子石厚。这种习俗叫作“谥法”。可以想见,一个姓氏如果没落至连祖宗名字都记不住的程度,自然会被历史遗忘,就像鸟羽褪去,凤凰就再也辨认不出来了。所以“风”作为一个姓氏应该是指一个具有神力能带来风的氏族图腾,这个图腾的形状像一只展翅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