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什么五行属什么?
“英”字五行到底属木还是属水,一直存在争议 首先看一下汉代的《汉书》和应劭写的《风俗通义》中的记载。《汉书·武帝纪》载:元光元年(前134)正月,“诏曰:‘朕闻五帝之圣也,其德未至,则不能流化;三王之功也未至厚,故不得休息。’于是,乃遂作明堂以朝诸侯,修郊祀,礼天地。而《风俗通义》卷七记载此事: “元光元年正月,上行幸雍,郊见五帝,祝祠立坛。坛周回八十一步,高九尺,下阔三十六步,上广十一丈。” 从这两段文字看,汉武帝建明堂时,在正殿之上,四面各设一个台阶,每阶九级,共三十六级,与九重之天相对应。又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祭祀台。这些建筑都用土夯成,应该属于土木结构。
再看唐代李贤注引汉代崔寔所著的《四民月令》: “正月,耕夫执耒耜,载耕载耘,以致百种。男女异序,循陇而行。初昏,妇姑并坐,织纴纫缯。”
文中说正月之际,农夫开始耕地、除草,女人在一边纺织。这明显是依据汉人春播、夏耘、秋熟的农业模式进行描述,而这时还没有到清明(农历二月),所以肯定不是植树或者踏青。 但是这里出现了“织纴纫缯”字样,“纴”指缝纫,“缯”就是丝织品,可见这里的“女”是指婢女、女奴,她们从事纺织劳动与农人不同。然而这段话又出现了一个矛盾之处:前面说“男女异序”,后面又说“妇姑(婆媳)并坐,织纴纫缯”,显然“妇”既包括了已婚女子也包括了未婚女子。如果这里是叙述农家妇女春季劳动的情况,那就应该包括已婚妇女在纺车前坐着纺丝的现象,但是这样又与前面“男外女内”“男耕女织”的说法相矛盾。
唐代学者颜师古注解这段文字时说:“此言耕者、蚕妇之月令人趣作,非谓其时必如是也。……此时耕夫已累日劳苦,不可复使人连夜耘耨,但于旦夕之间,且教理出馀地而已。至于蚕事,亦不必如许急疾。惟二三月间,其势稍迫,故云尔耳。”“惟二三月间,其势稍迫”,意思是说,蚕宝宝在二三月间需要大量食物,如果娘亲没有快一点动手纺纱的话,那小家伙可就要饿肚子了!可见这段文字只是描述了农家春耕、蚕娘春忙的一个侧影,并非完全写实。
宋朝罗愿撰写的《复斋罗氏目录·卷之二·地理》中提到:“庐江旧有五门,曰东武门、西武门、北武门、南武门及中武门。按武姓本出此县,故以武名。东汉尚书武荣得此门封邑。荣为司空,祀典不载,世居此处。” 明代张自烈所著的《正字通》中记载:“门,《集韵》音眉。《前汉·地理志》:‘庐江有武门。’应劭注曰:‘今有门庙。’是门庙一字。” 清代汪瑗编撰的《古文笔法百篇》中注释《汉书·武帝纪第一》中的“作明堂”时说:“堂,《说文》作『堂堂』,今俗作『堂』。『堂堂』即『屋』,谓高显之屋子也。『作堂』,即『兴建』之意。」
所谓的“作堂”就是指修建房子,而不是造什么高大的祭坛。 以上资料说明,“英”字的属性应该是土、木,与水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