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五行属土吗?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起源于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生命体也具有这五种基本元素的属性,它们在生命的构成和功能发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会观察病人五行的失衡情况,并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以调和阴阳。而在养生过程中,也会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制定相应的保健方案。 所以学习中医,了解五行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而学习五行就要从了解它的起源开始。
关于五行起源,目前流传最广的是“五行相侮”说。如《尚书·洪范》中记载了箕子向周武王讲授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并解释了它们的性质及相生相克关系。这是中国最早的五行记载。
而“五行相侮”的说法见于《礼记·月令》篇,文中记录了古代天子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每年的月份次序。其中春季属木,夏属火,季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每月对应一行。
若按此推演,五月应当属土,然而五行中却有言及芒种节气为火,小满节气为土。五行究竟是不是按季节顺序排列呢?其实不但是二十四节气有固定的起始时间,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和大暑之间还有个立秋,这就导致了五行中木、火、土、金的起始时间并不一样,并不是按照一定的季节顺序排列的。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五行的产生呢?这其中确实有错误的存在。“五行相侮”的解释虽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这一说法只阐述了五行之间的动态关系,却未能说明五行的本原。宋代张彦雄在《〈黄帝内经〉素问辑注》中就指出:“五行之义,非指五者之所生,乃就五者之中各有盛衰,此消则彼兴,此灭则彼长,循环无穷,故谓之行。”可见五行并非指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类,而是指五者之间的一种运动状态,这种状态的循环往复就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