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哲学理论,它主要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分为五大类,即木、火、土、金、水,认为它们相互滋生、彼此制约,每个事 物都是这五个属性的中和体现。其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所以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得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顺序。当然这是五行在自然界中的运行规律,但人在自然之中,又是如何对应五行的呢?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处于中间,只有阴阳都占有了,才是一个完满的人。人体也相应地分为阴阳两部分,而且每一部分都可以再分阴阳。 这样,中医就将全身划分出上、中、下三个部位,以及阴经和阳经。其中,手和脚趾属于身体的下部,又称为“末”;前属阳,后属阴,中间是中,也就是说手脚是末梢神经,是比较敏感的部位。
全身的中部则是腹,这里阴盛阳微,所以腹部不能受风寒,否则会得病。人体的高亢之处,包括头(头顶)、躯干等都属于“高”或“上”的范畴,这些部位的经脉多属于阳经或者阴阳经都有的。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水属阴,主阴,故多指体内;火属阳,主热,故多指体表。 中医用五行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如五脏与五天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当人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察色按脉”,结合观察五行的变化来判断疾病所在以及病候性质,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所以《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就是五行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它是古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