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属五行的什么?
《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理论,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而得出的,不是现代人想象的那样是什么“金木水火土”构成世界。 它实际上指的是阴阳两个方面的偏盛或偏衰对人体的影响。
其中阳(热)方面有:风、暖、暑、燥;阴(凉)方面有寒、湿、悲(秋主悲)、冬冻。这八个现象分为两两对应的关系,各有所属: 风与湿为阳,寒与燥为阴。
春生夏长,草木生发,属于阳。秋收冬藏,物质积累,属于阴。
简单说就是,长是属阳的,收是属阴的。 于是就有了木火土金水五个属性。因为风与湿对应阳,所以木就对应了风,火就对应了暖,因此有了“木火”(风暖)二字。因为寒与燥对应阴,所以土就对应了湿,金就对应了冷(秋燥),于是有了"土金"(湿冷)二字。水对应于冬,不用多说。
这样,五行就变成了这样: 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和生理功能,用五行是不能完全概括的,于是就出现了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再加阴晴圆缺。 用现代语言来解释中医的五行,应该是这样的:
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能量,一种是对应火的活泼的能量,另一种就是抑制火的湿冷的能量。二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当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被打破时,疾病就会产生。 在人体,阴阳二气的关系也是相对的,正常状态下也是平衡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阳平和”。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者自己情绪的波动等使这个平衡被打破时,病就生了。 为了恢复这个平衡,就必须利用中药或者针灸等方法,再建立一个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