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是钱吗?
“钱”这个词在当今社会被广泛使用,我们每天都在聊钱、想钱、赚钱、花钱等,但是你知道“钱”在古代指的是什么吗? 先来看一下古代的“钱”字: 上图是“钱”字的不同时代的字形变化,金文中的“钱”像两根绳子交叉的样子,小篆的“钱”像两个铜钱并排的样子,而隶书和楷书则是沿袭了小篆的模样。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币”,“币”指的就是古代的货币——青铜铸成的圆形钱币。这个字在金文中是这样写的: 金文的“币”字左半部分象形一个装钱的袋子,右半部分是一个表示数量的”巾“(古代的钱币用绳子穿成一串,所以用一个“巾”字表示数量),两字合起来表示一串钱。
到了小篆阶段,“币”字发生了变形,变成了上面一个“贝”字,下面一个“市”字。 这里的“贝”是指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市”是交易市场,把二者结合就是交易用的货物,也就是商品的价值。
后来“币”字演变为隶书,字形变为左右结构,左边仍然是“贝”字,右边变成了“付”(意思为给予),由此引申出价钱、费用等含义,而“钱”字则单独发展了下来。 现在我们使用的货币叫做“人民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法定货币。这“人民”二字可是大有来头,它起源于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1948年,当时为了发行纸币,必须给纸币定位,确定它的信用基础,最终决定以“人民”二字作为新中国的货币单位。
那为啥是用“人民”而不是用“市民”“公民”或者别的啥呢? 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民本”思想。在商周时期就有“民惟邦本”的说法,意思是百姓(民众)是国家的根基;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夫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意思就是百姓就像水一样,可以承载统治者的船(国家政权),也可以漫过(冲击)船(国家政权)。
从“民本”开始,老百姓就一直是国家政权的根基和力量源泉,而这种以人为根本的货币名称自然就用“人”字打头的“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