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属于五行属什么?
六十甲子纳音表,是古代道家用来计算年华年龄的方法: “六十年为一甲子”这句话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实际上“甲子”并不是十干最后一枝,而是五支(甲、乙、丙、丁、戊)的最后一个。 如《晋书·天文志》言:“十二节,三十度,立十二宫。每宫各以干支纪日,周而复始,流金溢铜。”这指的是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每运行一周三十度所对应的天干地支,其中并没有“甲子”这一项。又如《隋书·音乐志》言及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建章殿弹弦歌舞,其中有“《萧史弄玉》、《彩鸾舞》等曲一百二十余部”,而“《萧史弄玉》凡七段,用乐三千五百通;《彩鸾舞》凡八段,用乐二千五百通”。这里指的“甲子”显然也不是现在的天干地支记年。 因为这种记年法与现在使用的公历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很难讲它的源头在哪里。不过既然能流传下来并使用到明朝,那就证明它不是起源于某一特殊的朝代或时期。
那么这种计年的方法是怎么来的呢?我的猜测是因为人们发现一年三百六十天,正好是十个干支的一个循环,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一遍正好是一周,于是就用十个干支来表示一个月(360÷10=36),而一个干支表示一天——这在现在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古人可能是发现了每个月的天数有大小月之分,而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有一个闰月才能使阴阳历合拍,于是就用干支来表示某农历月份,并且是阳历几月就是天干的第几个循环,而阴历的几月,就作为这个干支的一段。例如子月(十一月)冬至一阳生,是干支的第一段。丑月(十二月)阳气升腾,是第二段……这样一月之内就有三个“甲子”——上旬、中旬、下旬。而三年又一岁首,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