倛字五行属什么?
“倛”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有二: 【qī】 1.古代一种发饰,似巾,包发而冠之。《礼记·檀弓下》:“齐衰之裳,缁布之冠,麻缕之绤,缌麻之服,皆首裼而不笄。”郑玄注引晋灼曰:“今人丧出棺,皆纚纚然用巾,系髻首,谓之倛。”孔颖达疏:“此言齐衰以下,首施巾者,明其以布巾包发,如冠之形,故云‘首裼’也;不簪而髻,故云‘不笄’也。”
2.古代的覆面之物。《礼记·檀弓下》同上。郑玄注引汉儒曰:“倛,古人著之葬,现在人以帛为之。”孙诒让疏:“《春秋·哀公十一年》《公羊传》曰:‘葬何如乎?执绋引柩,至于坎宫。’何休注曰:‘窆器方象地,又引之以上,至坎宫却放之。’是知古者葬时,以手牵引柩车之轮,渐引渐进,至坎边放下。《诗·大宛》所谓‘如冈如陵’。此谓送迎之时,以手挽柩,必用巾盖其面。” 【jī】 见“畸”。 “倛”字的字源如下: 由上图可知,“倛”字最早出现为繁体字“倛”。金文“倛”作“旂”(金四),小篆“旂”作“棊”(金五)。至楷书“棋”字出现后,“旂”“棊”再变为简体字“旗”“棋”。
而简化字“旗”、“棋”,则分别由繁体字“旂”“棊”的部首演化而来,且演变过程基本一致。 根据造字法和偏旁演变可见,“旂”“棊”的本义应为“曲竿”或“直竿”。因为古代军中常用旗帜指挥,而旗帜一般要插得高高的,所以“旂”或“棊”的字义逐渐引申指“高”。因“高”与“孤”谐音,并且高和孤都是表示一个人在众人心里的形象,所以“旂”“棊”又被借用指示另一类人——孤独的人。
由于汉字结构的特点,造成很多词根字被借用来表示其他含义的时候,其本义往往会被忽视甚至遗忘,“旗”“棋”二字就是如此。所以现代很多字典都标出了“旗”“棋”的本义为“曲竿”或“直竿”,其实是很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