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几画五行属什么?

梁益鹏梁益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姓”字上下结构,上边的“示”算六画,下边的“生”算五画; “氏”字上下结构,上边“之”的一撇不算,其余笔画算七画; “姓”、“氏”合起来是十三画。 《说文》段玉裁注:“姓,阴也,从女,生声。”“氏,姓之所出。”也就是说,姓表示的是女子出生的家族,而氏表示的是姓的来源(生长的地方);上古社会,姓氏的作用主要有二:一为表明女性贞节,二为区分同姓人群内的世系血统。所以姓的字形往往较为简单,多是表达生育繁衍之意,属于象形的文字;而氏则多为会意或是形声的文字。

关于五行与汉字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现在常见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许慎的“以形求义”说,另一种是王静安先生的“以音求义”说。我对此观点不太认可,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汉代的许慎在《荀子·劝学篇》“木谓之文,火谓之炎,土谓之坤,金谓之肃,水谓之润;仁,人之德也;义,宜也;礼,履也;智,知也;信,善也;直,志也;悌,恭顺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他的“五材说”——“金曰砺挫,木曰曲直,水曰濡湿,火曰炎上,土爰稼穑。谓言正思也。人谓礼乐,士谓行义,大曰君臣,小曰父子,美曰夫妻,恶曰仇雠。”

许慎这里所说的“五行”实际上指的是五种自然物——金、木、水、火、土。而这五种自然物也可以理解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因此他这里所谓的“五行”其实也就是“五材”的意思。而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更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五行,五事也。先郑诸儒,莫深考其意旨。……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作五行,始制文字矣。”

在这里,许慎实际上是把“五行”等同于“五材”了。因为文字是由古人观察自然界万物所创造的,所以文字的偏旁部首自然也象征了自然中的五材,因而字形也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比如“金”字的五行偏旁就由“辛”和“辰”组成——“辛”代表金属,“辰”代表震卦,五行属木,而木又能生火,所以“金”的偏旁就代表了土生金,金显火,火生土这样一个循环。

除了五行用偏旁表示外,古代的姓氏等文字也用偏旁表示五行。许慎所著的《五行大义》中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记载:“故姓兮音耶,字音滋,姓兹声乎,字之思矣。母姓张乎,字伯章,父姓姜,字叔广,子姓李,字伯阳,孙姓吴,字国兴。此姓字音义,五行所属分明者也。” 现代学者多认为五行用字的方法起源于战国或秦代,在汉代得到普及并流传下来。但从这里来看,这种风俗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要更早。

寇丁艺寇丁艺优质答主

现在父母们都喜欢给孩子取一个有深意,还标新立异的名字。因此,一些生僻字,多字字就运用到名字中了,那么这些字如何计算笔画以及五行呢?一般来说繁体字都是依照繁体字的笔画和部首五行来计算的,然而名字中字的写法,繁简字使用是受到地名用字管理条例的限制的,所以使用繁体字取名,也可能无法通过名字审核。

那么五行上,简体字跟繁体字的五行是一样的吗?计算笔画是按照繁体字的笔画数吗?

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五行不是完全一样,有些字简体和繁体字五行是相同的,比如 “國”繁体字“国”繁体字“國”五行是木,简体字“国”五行是土,简繁体字的五行取名是可以的,就是笔画数要依照繁体字。

再比如“建”,繁体字“建”五行是金,简体字“建”五行是木,两种字使用的话,这两个字的五行是不一样的,那就是不相生相克的。如果是用简体字去推论五格则是不准确的。

名字简体和繁体字的用法是依据地名用字管理条例来写的,名字用字必须使用国务院公布现行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字,如果使用该字表以外的字是需要出具相关材料证明的。

现在起名一般还是建议使用简体字,一来便于名字通过审核,另外简体字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