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外五行仙家?
五行的思想在古代中国普遍存在,并且影响巨大,不仅仅是中医,也不仅仅限于术数,比如武术中就有“内外三合”、“五步擒拿”等术语;在文学作品中更是比比皆是;即便是今天的计算机行业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5个100M的硬盘”这样的描述。
可见,“五”这个数字对于我们的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到了今天,“五”还是这么重要吗? “五行”又是怎么来的呢? 《尚书·洪范》里记载了上古时期舜向尧提问关于治国安邦的问题,其中就提到了“五行”: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处土应为社,指大地神) 这五个元素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土就是地球本身,水生木应该是说水滋养着树木,金克木可能是说黄金能雕刻出精美的木头工艺品……等等。虽然每个元素都有对应的天地万物,但是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并没有特定的方向性——比如说“土生金”不代表金一定在上面的那个“金”。
后来,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了“五行”: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这里面的“道”、“德”已经具有了阴阳的性质,所以这里的五行应该是指阴阳五行了。再然后,公孙尼子写了一本书叫《五行大义》,具体写了啥我也不知道,估计是和中医相关的。
总之,古代的哲学家和中医理论中把水火土风雷看成是构成宇宙最基本的元素,而且它们之间不是固定的生克制化的关系,而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五行的这个性质就被传承下来了,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然,在传承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歧义和误解,于是人们发明了很多方法对五行进行限定或补充,让五行更符合人们的预期或期望。比如,在中医的理论中,除了阴阳五行的学说之外还加入了五脏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的说法,并且在治疗时讲究“子午流注”的方法。
同时,因为金生水,所以有“金实水盈”的概念来表示金水相生;又因为水生木,所以有了“水涵木润”来形容水木相生。 如此繁杂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还容易让人忘记或者混淆其本身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