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行是土吗?

雍森林雍森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点久了,不过还是答一下 先摆结论:古代西方人认为地球中央有“中央帝”,其色为黄,所以西方人的世界地图,中间都是黄色的(欧洲中世纪地图) 而中国的中原地区,正是处于中央位置,所以中国的黄色土地,自然被认为是天下根本所在。五行的土当然也就代表了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了。这其实是政治中心论在地理上的衍生。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中空的,并没有一个所谓的中央帝。但是古中国人认为地球是扁平的,天圆地方的学说深入人心。这样中部的黄土高原自然是天下最珍贵的土地了,就像我们的手指甲盖一样。

古人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可以分阴阳两个属性,土的性质为阴,所以土又被称为“中性”或者“阴性”的物质。金木水火,四行虽然分阴阳,但土属阳。火生土,说明它具有阳性的温暖、生发特性;土生金,表示拥有阳性的充实与旺盛的特性等。 而水克火,说明土具有阴柔的特性,可以阻挡火的进攻;火灼金,显示土具有阳刚的特性,足以熔化金属。总之,土的阴阳属性,随它的环境不同,会有相应的变化。

那美睿那美睿优质答主

五行在东方朔的五脏五行说中,是五脏的代名词,即五脏就是五行,“心”字不能代表五行,只有“火”字才能代表五行。同理,“肺”字不能代表五行,只有“金”字才能代表五行。以此类推,“肝”对“木”,“脾”对“土”,“肾”对“水”。东方朔之所以用五行来给五脏命名,是巧妙地利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研究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关系。所以五行是中医学的专有名词,不属于哲学范畴。

有人认为金木水火土在古代有双重含义,五行有哲学的五行和中医学的五行。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例如“金”有两种含义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如果金有金属之金和五行之金两种含义的话,那么请问,假如有一个病人需要行外科手术,医生对护士说:“给我一个五行”,请问这个护士到供应室里去拿什么?如拿一个金属手术刀,这“金”的含义是金属之金还是五行之金?

再如“木”有两种含义的说法也是不妥当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假如一个人得了个什么病,中医大夫给他开了一张处方,上面写着:“木5钱”,煎水服用,煎药的大夫究竟往锅里放5钱的树木还是放5钱的木火土?

再看看古代专讲五行的著作。《尚书·洪范》篇是讲五行的专篇,其中的“金、木、水、火、土”哪个字不是指五种具体物质呢?

《易经》中的卦爻辞和《说卦》、《序卦》等篇,哪个“金、木、水、火、土”不是指五种具体的物质呢?

西汉的《淮南子》中有《天文训》、《地形训》、《时则训》、《览冥训》、《俶真训》、《精神训》、《原道训》、《本经训》、《说山训》、《说林训》、《人间训》、《道应训》、《诠言训》、《兵略训》、《齐俗训》、《泛论训》、《务本训》17篇,我们没有发现其中的“金、木、水、火、土”哪个字不是具体的物质,五行除了五种具体的物质外,还有另外的含义吗?因此我们认为,从西周到秦汉,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没有什么哲学的五行和中医的五行之分,所以不存在“金有金属之金和五行之金两种含义”的问题。

至于五行的说法,在历史上确有“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的记载,如《尚书·洪范》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三曰木,木曰曲直”;“四曰金,金曰从革”等语,《吕氏春秋·应同》也有类似的记载。这种说法,只是古人对五行性状的一种描述,是五行各自的物理性能。这些描述,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不会有什么歧义,但对于后代的某些学者来说,由于缺乏物理学知识,误认为这种说法是西汉以前没有五行属性的说法,因此有人硬给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的五行加上了五行属性。

例如“水曰润下”的“润”字,为什么有“滋润、湿润”的含义呢?这是因为“水分子具有极性,极性分子之间具有缔合作用,因此水有润湿其他物质的性能”。又如“金曰从革”的“革”字为什么有“变革、革命”的含义呢?这是因为“金属受到外界的一定压力或撞击就改变原来的形状……受到外界的一定热力就熔化成液体”,因此金属有变革的性能。再如“木曰曲直”的“曲直”两字,为什么“曲”有“弯曲”的含义、“直”有“伸直”的含义呢?这是因为“木是树木的通称,即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合成有机质,其树干、枝条逐渐粗壮,不断地往高处和四周伸展,从力学的角度讲,这是因为植物体内部有一种使植物的茎、枝伸直向外生长的力量”,因此“曲直”二字有“弯曲”和“伸直”的含义。又如“火曰炎上”的“炎上”两字,为什么“炎”有“燃烧”的含义、“上”有“向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