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什么和水相配?
五行相生,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那么,用水就可以简单概括地认为生木和克火的含义即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为水是克火的,所以看到人家脸上长痘就建议多喝开水,或者看到别人嘴唇干裂也建议多喝水....等等,简直是万能的药。 但其实,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取,对养生才是比较有利的。 如果身体缺水,导致皮肤干燥、上火等,可以通过适当多喝温水的方式去调节。但如果是原本身体素质较好,体内阴阳平衡,水液代谢顺畅的人,就不需额外补充大量的水分了。因为,金主秋,金水相生,金旺盛则水旺盛,此时若再补入更多的水分,反而会增加水肿的可能。
中医提倡的补水理念,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特点,予以区别对待。 否则,乱补水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建立的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系统观及方法论。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用类比、推演、归纳的方法,概括了人体生理、病理的现象。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五行,不是指构成人体及物质世界的五种具体物质,而是五种功能属性的范畴。中医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个概念来表示人体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五行的特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对木、火、土、金、水等五类具体物质的特性进行观察和总结而出来的抽象,它们的属性与五类具体物质的特性不尽相同,五行学说中的“水”,其根本特性就是“润下”,即具有寒冷、湿润、向下运行、向内收敛沉降的引资。具有“水”的特性的事物都可归属于水,所以,自然界中与“水”的特性相一致的事物和现象。例如寒冷的冰、雨、雪、露滴、沼泽、湖泊、江河、海洋、冬令、北方,以及与人相应关系中的头发、牙齿、骨骼、肾和膀胱,以及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都属于“水”行的范畴或叫水行。
木曰曲直,曲直指木可屈可伸,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木。如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动升发,有疏通气血等作用;胆贮藏胆汁而助消化,疏泄功能正常则大便通畅等,故中医把肝、胆等器官归属于木,并称为“肝木”、“胆木”。
火曰炎上,炎上指火热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凡是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火。如心主血脉温养全身;小肠主受盛化物,主液,有化生血液的作用;心包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等,故中医把心、小肠、心包等器官归属于火,并称为“心火”、“小肠火”、“心包火”。
土曰穑(se)稼,穑指把收获的谷物堆积起来,稼指谷物,稼穑指耕耘农作物,使五谷繁茂并能成熟。也就是说,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凡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土。如脾胃能接受、消化饮食水谷,吸收其精微物质,化生气血,并把气血营养全身;脾还有统摄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使之不逸出脉外的作用;脾又能运化水液,使水糟二浊分别输送和排除等,故中医把脾、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器官归属于土,并称为“脾土”、“胃土”、“大肠土”、“小;肠土”、“膀胱土”、“三焦土”。
金曰从革,从革指金有变化莫测,能变革事物的特性。从,是“生成”之义:革,通“轧”,引申为“变革”、“变革”的意思。也就是说,金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等特性。凡是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金。如肺具有疏通气血,清洁通道。使呼吸道保持通畅的作用;大肠主传导糟粕而排出体外等,故中医把肺、大肠等器官归属于金,并称为“肺金”、“大肠金”。
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性滋润和向下的意思。也就是说,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向内收敛沉降的引资。凡是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水。如肾脏具有滋养全身脏腑经络形体,促进机体生长发育。闭藏精和五脏六腑所化生的津液,防止无故丧失等作用,故中医常把肾和三焦、膀胱等器官归属于水,并称为“肾水”、“三焦水”、“膀胱水”。
五行归类与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有着密切关系。中医学把人体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脉、髓、骨、女子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