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是五行中哪个?

陶启泓陶启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夕阳”的“夕”,在阴阳五行的属性归类,属于“阴火(乙)”,而非“阴金(酉、戌)”“阳木(甲)”或“阴土(已、午)”。 原因如下: 1.古代天干地支的记载中,没有“酉”,只有“戌”。《史记·历书》云:“太史令言:‘汉兴以来,日月薄食,日蚀十三次,彗星三十馀,五星犯守太微、帝座……’,又《汉书·天文志》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十二月戊子,“日南至”,也就是冬至,“日晷长至三百九十六丈六尺七寸四分”,同时说冬至“日出在西北一百一十五里,故曰朔日。日躔虚宿于初十半夜,昏中宫南五十里;”而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正月丙辰,“日出在东北四百里”,同时说此日“日夜分,阳气盛极,阴气微弱不能胜也……”由此可推知,古人把“戌”定为太阳落下的方位。

2.《素问·经脉别论》中有这样一段话: “食气入胃,浊气下降,精气上行……故气在于胸腹者,必有形矣。血之与气,各走其道,故营气行脉中,卫气行脉外。” 这里明确说了“气”的运行规律,即饭后“浊气下行”,进食一刻钟后,“清气上升”。中医把这样的生理过程称之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这是现代中医理论对“土生万物”的解释。而古人根据这个理论推断出,“土生金”,也就是说五谷杂粮经过脾胃运化后,化为营气、卫气,供给全身需要;另外,《内经》中还有“金生丽水”,也就是肺主呼气,吐故纳新,生成肾气和命火,使心脏有温煦之功——其实这都是建立在“土旺四季”和“土生金”的基础之上。 如果按这个理论发展下去,“辛金”“戌土”都是正常的五行归属。但问题就在于,中医理论中是存在“反者道之动”的现象——“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所以有“润下作咸”。

3.既然有了“反者道之动”的理论依据,自然就得有反过来的现象。而“辛人肺气”之后,通过“反者道之动”生出“庚金”,显然不符合“土生金”的理论,因此就必须给“辛”找一个别的归位。而五行之中,只有南方“未”属阴土、中央“午”属阳土,既符合“土生金”,同时又避开了“丑未冲”和“午未合”的困境。于是“辛入午乡”就成了必然。当然,这种归位是不合理的,因为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胃肠功能在午时是最活跃的时候之一,而中医理论中又有“午时不宜泻下”的说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