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字五行属什么?

敖硕徕敖硕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释“蒯”字曰,“蒯,水藁也。从艸、夬声。读若快。”可见,古文字中的“蒯”是一个形声字,“草”是它的形旁,“夬”(guài)是它的声旁。 汉代的《汉书·王莽传》中“蒯”的字形作“”,现代汉语中“蒯”的字形则是由小篆形体演化而来。

现在来讨论这个字的五行属性问题。要判断一个字的五行属性,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古代的典籍是怎么说的。我们先来看《尔雅》对“蒯”的解释。

《尔雅·释草》:“蒯,䵎(kuǎi)䵄(kuài)。”郭璞注:“或作‘蒯’……今人谓‘蒯’为‘𪏚’。”又《释木》:“䵟(kuǎi)木,一名蒯。”孙炎注曰:“今江东呼‘蒯’为‘㺍’。”“㺍”即“蒯”,这是东汉时江南地区的读音。

我们再来看看宋代儒者的解释。朱熹在注释《尔雅·释草》这篇文字时说,第一句中的“蒯”字,读若葵;第二句中的“蒯”字,读若块。又李焘在注释《宋史·河渠志》中提到,开封府的“蒯”,旧音困,又音块。可见,这种读法在宋代是最流行的。

现在再来看“蒯”的五行属什么。《尔雅·释草》的第一句话“蒯,䵎䵄”有两种断句方法,一种是从“蒯”字,读若葵;另一种就是从“䵎䵄”,读若块。根据宋人的注释,“䵎䵄”的“䵎”读若葵,那么连起来的“蒯䵎”就应当读若葵。而“䵽”(kuì)与“葵”的古音相当[1],也就是说,“蒯”的本读就是阴平。

当然,“蒯”有阳平读音,但这并不是它的本读。如《诗·大雅·棫朴》中有“薪之蒯蒯”,《楚辞·离骚》有“餐风味乎蒯兮”。这两种读音是在周代形成的,是用来称呼别的山野草野之物。汉代的司马相如赋里有“食陆离于蒯丛”,这里的“蒯”也是指别的植物,所以用阳平读音是合理的。因为陆逊是吴国的臣子,他的籍贯又是东吴的重镇丹阳,所以陆逊的孙子陆机用阳平读音去记陆逊的姓氏,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很普遍的现象。 直到唐代,人们还在争论这个问题。唐初的颜师古注《汉书·王莽传》里的“蒯”字,就把这个字当作阳平读音看待了。他说:“按今字‘蒯’从‘省’,音‘苦’。然则此传‘蒯’当音‘苦’矣。而前汉书其余处多作‘㺍’,应念‘苦’。而张衡《东京赋》云:‘植奇树,花㺍葱。’又《南都赋》亦云:‘琼枝长嫩叶,花㺍结青葱。’此二赋所叙皆汉世之事,明‘㺍’‘蒯’二字同时并用,知‘蒯’音‘苦’可知。”后来,唐宪宗令翰林学士冯京等人校定《周易》,《易·贲·六五》一句“贲于丘园,德合无疆”里的“丘园”,原注为“丘园,墓树也……”冯京等人在注释里却故意把这句里的“丘园”改成“枯园”,就是为了避讳“枯”“丘”两字。这是因为唐太宗名“世民”,世民的“世”字属“枯”部,因避嫌,所以把“世”改为“逝”。“丘”字属“高”部,因为“高”“枯”在唐代同属“高”部,所以“丘”字也可以改作“酉”。这样,唐朝以前的“蒯”字读音就可以通读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