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五行属火吗?

梅童窦梅童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组成的。 五行学说广泛用于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也是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和五志(喜、怒、哀、惧、思)等元素组成,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生克关系。 如果一个人肝火太旺,就会脾气暴躁,这是火克金的缘故;如果金弱,就不能收摄心火,导致心火旺盛,心气虚弱,就会出现心慌心悸等情况,这就是金不生水的缘故了…… 所以说,五行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既然五行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五行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出生日期来测。例如自己是1982年正月初九出生的,农历的正月为寅月,寅中藏有甲木、丙火、戊土。又因甲子年为丙火天干通根,所以第一五行就定为火。再根据节气来推,初九为乾卦,为老阳,又是丁酉日,酉为辛金,故第二五行可为金。然后按顺序排下去即可。

当然,这样测出来的结果只是一个基准值,还要结合流年运气等来具体分析。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测五行。

红颜然红颜然优质答主

五行有生克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克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中的火有四种:太阳火、灯烛火、灯窝火、雷电火。五行中的"土"不仅指土地,它还具有承载、受纳、生化、增殖、孕育的涵义,有生长万物的作用。因此,"土"在方位上还包括中心,在五脏中包括脾胃,在五谷中包括五谷之精华,等等。

“五行”是代表五种元素,这种说法来自道家对于宇宙生成的认识。《混元皇帝南华真经》里记录了这样一个典故:

战国中期,宋国有一个君王非常喜爱一只翠绿色的翠鸟。有一次,他捉到一只翠鸟,将翠鸟放到金丝鸟笼子里,并让宫里的小太监喂养,每天还要亲自去看翠鸟,还对仆人讲:一定要给宝贝翠鸟吃上好的米。

有一天翠鸟飞走了,宋王非常伤心,他让画家为翠鸟画了像,并挂到宫殿的正堂上,每天都对着翠鸟像哀叹好几次。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宋王的左丞相进宫上奏说:“大王,您喜欢的翠鸟是水鸟,水鸟不可能离开水,翠鸟飞走是理所当然的,大王您不应该因为一只翠鸟悲伤太久啊。”他的话引起了宋王的思考。后来,宋王在《南华真经》里记录了这个故事,用宋王的话说“是故有构有树,有滋有路,有巢有幕,有室有闾,人不能无群而聚处,聚处不可无帅,人不能无君,君臣者,结构之鸟也。”意思是说人类不能像翠鸟一样独立生存,必须要像筑巢一样的结合在一起群居,而君臣关系就是这种群居的产物。

这段话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宇宙观。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遵守完全一样的法则。所以,翠鸟和宋王、人类社会君臣关系之间并没有区别。而鸟为什么要筑巢呢?《南华真经》里认为,人类之所以要聚处,因为要借助大家的力量共同对付外界的威胁。“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这里的“鹏”,就是凤凰,寓意是说凤凰通过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周游世界;“南冥”是南海,南海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在道家的宇宙观中被认为是孕育万物的本源,叫做“混元皇帝”。而那些普通的鸟就要筑巢,才能得以生存(“有鸟焉,翼若一盾,目若县镜,绕巢三匝,乃敢下其卵;巢倾卵覆,则下啄其雏,莫得所措。大有似人君,安坐法宫,不知民饥”),也就是说筑巢的鸟是宇宙中万物的象征。

人类和其他物种、人类的臣民和君王在宇宙的本源“混元皇帝”面前是完全平等的,《南华真经》里用“五行”来代表这种宇宙本源。“五行”最早被周朝商容提出来解释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规律,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南华真经》里,宋王和左丞相对翠鸟的讨论,实质是在解释“五行”为什么能生成宇宙万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