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五行属什么?
我们中国的《姓宝典》里,把中国所有的姓都分为了1252个类别,并且一一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例证——这就是最早关于中文姓氏研究的经典文献。其中并没有“五行”的说法。 然而,“姓氏五行说”在古代却是非常流行的一种观点。
例如在汉代刘熙所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中就提到:“(姓)随父姓者,自有其义;五行为母生之义,故姓配五行也。” 又如北宋著名学者司马光著的《家范》中也有一句:“古之命氏,必以祖先之所盛德而命名继字。如秦之穆公,晋文侯,鲁僖公是已。后世子孙以祖谥为姓。姓者,统其祖谥而姓其先祖之字。如宋太祖曰赵匡胤、唐高祖曰李渊、汉武皇帝名刘邦。此三人者,其姓皆承自始祖之所谥。” 类似的记载,可见于各种古籍。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这是因为,古人在看待世界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天人感应”的自然观,所以认为人和自然都是天地阴阳交感的产物,万事万物都有着阴阳相生相克的属性。而作为社会的人,自然也就有“五行”了——“五行”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划分法。
不过,这种看法显然是有问题的。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因此子女遗传父母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由于Y染色体大小确定,因而父子传承同一字母的概率很大,子代冠父姓的几率就很高。而X染色体大小不确定,每一代女儿可能从父母各自继承不同部分的基因,当儿女较多时,相互间姓氏差异大的几率较高。当然,这种情况也需要大量样本才能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