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字五行怎么解释?
“战”,繁体字写作“戰”,从戈(武器)、從士(戰爭),合起來表示“用武”的意思。戰字本義指軍隊出擊,《說文》:“戰,斗也。”後來戰字引申為一切對抗性行動的總稱。 戰有戰鬥、戰事等意蘊。《詩·商頌·殷武》:“執訊獲丑,戎車既備,四牡丕顯。”孔穎達疏:“戰車雖備,未能發縱。至於獵時,始得驅馳。”這裡戰車猶如鷹韞鳳翮,只有在獵時才能展開飛舞。所以戰字又特指“打獵”。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草色遥看近卻无,蕭條風景似往年。誰知馬上懸劍客,曾是劉郎去後年。”前兩句寫初春景色,遠處綠色微露,近處卻杳無人跡;後兩句敘說劉郎往事,最後一聯“誰知”“曾是”兩詞頗有感慨之意。其中的“戰”是指春季打獵。
戰還可指與敵人決戰、開戰。《左傳·桓公五年》:“楚子圍宋,宋閔公使卿輔爾禦。”杜預注:“兵交,期日有戰。”戰字又特指“出征”,《漢書·賈誼傳》:“夫戰,以攻代守曰勝,守而勿攻曰負。”唐王勃《滕王閣序》:“戰國兼併,皇圖霸業。”這些句子中的“戰”都有“出征”的意思。
甲骨文字形,从戈从战,会以戈相击战之义。亦有认为"大"像铠甲;"戈"表示以武力征伐。本义:作战;打仗。古代战争的说法。出自《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田、搜、狝、狩五猎,以教战也。”孔颖达疏:“夏猎为田,谓之为战者,亦似大战之陈,故以田为陈之别名也
“战”,上下相合的结构。上方是个“戈”字,是古代用以横砍的长柄兵器。下方是个“战”字,是古代用以直刺的矛。戈矛相合,就成“战”字,本义是战争。汉字中的许多字,比如“武”、“戈”、“戍”、“戒”、“征”、“役”、“诛”、“伐”、“虏”、“俘”、“擒”、“俘”、“掠”、“剿”、“灭”、“捷”、“虏”、“戎”、“兵”、“贼”、“寇”、“叛”、“反”、“逆”、“乱”、“匪”、“歼”、“杀”、“戮”、“戮”、“斩”、“俘”、“俘”等,都能在“战”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说明,自古以来战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战争有关的汉字也就特别多,这在其他民族的文字中是见不到的。
从“战”的结构可以看出,战争是人们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暴力行为。这种认识是合符实际的。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无政府状态”,出现了国家以后,战争就成为家与家之间发生矛盾的基本形式。阶级社会产生以后,战争也就成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基本形式。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