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有什么属性吗?
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不是属性是五行用事的季节。 春季(木)生发的季节万物复苏草木都从土地里生长出来。 夏季(火)是茂盛的阶段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疯狂的生长和发育。 秋季(金)是收敛的状态草木都开始凋零进入休眠期,昆虫开始储粮准备冬眠。 冬季(水)是闭藏的时期万物都处于沉睡中等待下一轮的生发。 四季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每一行都有自己的作用与意义。 同时人也是生物的一种,当然也会受到五行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五个行星的位置,也就是说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五行组合。
不同时间出生的同一属象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正所谓"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一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
例如: 同样生于农历二月,在立春之后雨水之前的人是少阳之气,刚劲而富有朝气;而在立春之后惊蛰之前的人是少阴之气,细腻而敏感多疑;如果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出生的是阳阴之气,灵活好动而又有点小调皮! 而同一家庭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人有着同样的个性,这是因为有着相同的五行八字的缘故。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个性是可以修改的——通过改名或者迁居到另外的地域生活等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五行气场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或物质,是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各种事物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抽象概括,是对世界本原的回答及组成世界诸要素间的总括性表述。五行的属性,源于《尚书·洪范》。西汉董仲舒神学目的论的五行说。《礼记·月令》则从农事需要出发,认为五行为五材,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
木的生成之气为春生之和,其气舒和而能条达,故有生发、条达、舒畅的性能。木性生发,有始生、发陈的特性,故归属于春。木位东方,东方日出之地,故有生发之象。木行其气能疏泄,而保持脾土功能的正常协调;又能调畅周身气血,濡养肝血以供疏泄条达之用;又能载土,防止土气妄动。若肝木之气不足,则脾胃失于疏泄条达而致痞塞,木虚不能疏土,则出现腹胀、便泄;脾虚失于运化而气血生成不足,又致肝血亏少。若肝木之气太过,疏泄太过,则肝气横逆犯脾,出现脾虚诸症。
火的生成之气为夏长之暑,其气高热而有升腾,故有温热、升腾的性能。火性炎上,有温热、升腾的特性,故归属于夏。火位南方,南方有太阳直射之象,故有炎上之象。心开窍于舌,其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主血脉,行血气而调节体温,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皆在于上,以上为春夏”,心主血脉而有调节血流量及脉压之功,与四季阴阳流布相符,故曰:心为君主之官,脉乃心之府。脉道长,周身环运,无处不到,似火之性状。
土的生成之气为湿,其为中央之气,能生能化,具有生化、受纳、承受之性能。土性敦厚,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故归属于长夏。土位中央,有承载万物之象,故有生化万物之功。脾主运化,化生精微,布散转输,为气机升降旋转之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主运化水湿,化赤道而运四方,周身环转,布散气血,灌溉四旁,充养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至皮毛腠理,都赖脾气的化生、营养作用,故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象学说另有专论)。由于脾能散布、承万物而生、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内司肌肉四肢、四肢则有转输、承纳之职,故与胃相关联。脾为“中市之官”,胃为“太仓”、“水谷之海”,主受纳五谷水饮,化生精微,故与胃、大肠在生理上相互为用。若木克太过,木气横逆乘土,可见中气不足,腹胀、便泄、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若木气虚,反被土乘,可见木气不足之证。
金的生成之气为秋收之凉,凉能胜暑,其性清肃,沉降,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性能。金性收敛,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归属于秋。金位西方,其气清肃,似秋敛之象。肺为娇脏,以清肃为用,性喜湿润。凉气收敛,似肺之收降清肃;肺以清肃降,通调水道,肺气清肃,肾精上承,水可下行,若肺失肃降,肾失开阖,则水液不化而为痰。肾水不足则肺燥失滋,致热咳频作。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下行到大肠,“浊邪因下”,大肠传导功能正常,糟粕得以排出,若肺气不足,则导致大便不能排出。
水的生成之气为冬藏之寒,寒能凝,其气润下,故具有寒凉、滋润、下行、闭藏的性能。水性润下,有寒凉、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