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涵属性什么?

褚仁杰褚仁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原文是: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变更),土曰稼穑(种植收获)。” 其中,“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就是五种不同的性质,古人根据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将这五种性质归结为五种阴阳五行之气化生的不同,由此构成了后世五行说。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东方,青圭礼南方,赤璋礼西方,白琥礼北方,玄璜礼中央,黄琮礼东南。”这里所说的祭祀的六种玉器颜色与“五行”相应,据说这也是依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物。 汉代的经书《尚书·序》中记载了舜向大禹传授承接天下政权的做法: “舜在璇玑(旋工),临丹渊,誓群神,曰:‘有帝命。’乃令羲和占日,若氏分日;玄冥占月,风后占风;共工占水;伯夷占山;太颠占土。”

这段话中的“若氏分日”“玄冥占月”“风后占风”“伯夷占山”“太颠占土”,其实说的就是五行配五脏、五方、四时、五色、五声等等,这是汉代学者把先秦典籍中有关五行的片段汇集在一起的结果,这一说法也反映了汉代五行学说盛行的情况。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献材料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汉简等出土文献之中看到关于五行的资料。如1983年发现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就有关于五行的内容,其文曰: “大夫受甲兵之符,十人弗言。天子受九州之图,一人弗言。四海之内,惟闻其声,不见其人。” 同出的《日书》丙种中有这样一条记录: “戊寅,余至大地原,止,发室,得铜,金包,厚如其符。甲午,余在大原,望见京师。乙未,余入京师。甲寅,余反故里……甲辰,余复居京师,一年。” 从这条记录的前后文来看,这里的“京师”其实就是指古代的西周王朝国都镐京,而该简记载的事情应该是秦统一天下之后的事,此时距西周覆灭已近600年。从“望见京师”又“入京师”再到“反故里”再“复居京师”,这种来回反复路线的设计其实正是利用了五行中的“相生相克”理论。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初帛书中也有关于五行的内容,这件帛书现在被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书中第28号简有这样一段文字: “壬戌,张仪卒。癸亥,魏公子卬死。己巳,武王卒。辛未,昭王即位。壬申,楚怀王卒于蓝田。甲子,齐愍王死。” 这件帛书的作者根据阴阳五行之理推算了六国灭亡的干支,可见在战国时期乃至汉初,五行之理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受人们信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