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字五行补火吗?
“霖”这个字,最早见于金文(图1)中,形状像个“雨”字头下面加个“令”字。小篆里(图2),上下结构变成了左右结构和竖排结构。隶书、楷书沿袭了小篆的写法;而到了行书、草书里,“雨”头变成了“雨”偏旁,与下方结构分离。从字形上看,“霖”字是一个会意字。
据《说文解字》解释,“霖”字的本义是久下不停的雨。可见,“淋”字由“霖”字而来,而且保留了“霖”字的本意。 古代文献中,常有“霖雨”“霖沥”“霖霪”等词语,意思都是指久下的雨。如果下雨的时间不长,则用 “雨” 或 “小雨”代替。如:《滕王阁序》中有“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维《山居秋暝》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现在,我们常用的很多带“雨”的词,在古代其实都与“霖”有关。因为这些词反映的都是久雨不停,或者说秋雨连绵的情景,比如:霖铃——形容雨滴声,也代指秋雨。
《礼记·月令》里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狩。仲秋八月,阴气成雷,阳气在田。其兵动,其声隆,其气蒸。”这里的“阴盛阳微”可以理解为空气温度降低,使得空气中的水滴冷凝结为雨水。
同时,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少,即使有水雾升腾,也会很快凝聚成滴答作响的毛毛细雨。所以,“阴盛阳微”的时令是产生“霖铃”之声的气象基础。
岚——山中的雾气。唐代诗人李颀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弄房给事》其中有一句“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这首诗描写的是董大(即董庭兰)演奏胡笳的时候,天空刮起了大风,吹落了屋顶上的瓦片,山林中的雾气也因风力加大而弥漫开来。这首作品除了描绘音乐,还写出了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特点。
霏——形容雨或雪。《尔雅·释天》:“霜朔雪大寒。”汉代学者郭璞注:“雨雪自节度。”明代学者杨慎认为“飞”字“通‘霏’”——“雨雪皆谓之飞。”
《庄子·秋水》里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这里描写的就是暴雨来临前的情景。“时”指的是季节。“秋水时至”也就是秋季里水流旺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