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什么有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一直流传比较广的就是“张九龄赏桂花”这一故事。在唐代开元年间,宰相、文学家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陷害后,被贬为荆州长史。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他走到长江边,正要渡河前往荆州府驻地,忽然看见岸边芦苇上的露珠,圆圆满满,仿佛是月亮的倒影。这时,有人送来了月饼,于是张九龄就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观赏着天上的明月,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后来,这个故事就被附会成了中秋节的来源之一。
那为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都要和“月”有关呢?这实际上和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天象的崇拜密切相关。 中国上古时代就有“观象授时”的传统,所谓“观象”其实就是观测天象,而所观测的对象主要是日、月和五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由于月球和太阳一样,都是绕地球公转的,因此它也有“昼夜长短”和“月份盈亏”的变化;每个月初一和月末的一天,月亮与太阳同时升起,正好出现于东方天空,这一天称作“朔”或“新月”;月亮渐满,每天增加一弯,直到农历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月亮位于正东和偏东的位置,这时的月亮被视作最漂亮的 “蛾眉月”;到农历十七、十八、十九这三天的月亮则逐渐变得缺损起来,到农历二十曰终, 又是一新月的开始。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月相变化,才使得中国古代先民用月亮的“圆缺”来指代时间的“周期”。 比如《左传》中提到过“再期(两周年)而后可伐也”,其中的“期”就是指两年;《礼记·檀弓》有“君之即位也,何始乎?曰:自大祖(高祖)。然则一月而有死矣,其奈君何?曰:天子大射,大夫揖入,君遂射,大司马执弓挟矢立于君后,至于季冬,天子大师(大司乐)奏夷则,舞《大夏》,以节八音,故弦歌不辍。”这里提到的“季冬”“八音”等,都暗含了时间周期的意思。 除了月相外,古代的太阳活动也对确立传统节日起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太阳是有黑子的,而这些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炽热气体的凝集块,在阳光下非常醒目。 每隔一段时间,太阳会出现一种叫“耀斑”的剧烈爆发现象,这时候太阳黑子数量剧增,其中有些黑子还会发生倾斜、旋转甚至倒置等现象,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太阳的黑子和耀斑都有一定的周期性,例如黑子的周期大约是11.2年,而耀斑的周期大约是7年。当某种自然界的现象具有可观察到的周期性时,人们就可以依据这个规律加以利用,作为衡量时间的方法——这就和中世纪的欧洲用钟摆测时间原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