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圆结局是什么?

董国艮董国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一心向善,结局要美好完美,这就是大团圆结局。可是大团圆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忘记这个词的原本意义了。

“团圆”本为曲剧名。因曲剧《团圆梦》内容反映叛逆者最后被正人君子所消灭,故人们借“团圆”一词,变其意义,表示悲惨结局,谓好人不好,最终遭到恶报;或谓坏事做到底,有坏的收场。

从词的本义上讲,“团圆”可解释为:

1、月满之夜古人以月圆为圆满,今人多以中秋月正当十五月圆之时,以见月团圆,喻人生境地圆满。如:他今天的生活并不如意,时常感到人生漂泊,无处“团圆”。

2、借指家人团聚,在一起饮食起居,如:除夕,家乡的人都回家,团圆过年。

3、借指事物的完整无损或人意中完成,如: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事情结果圆满,达到好事有成,功成身退的地步。

4、借指人最终得到善终,没有恶报。

5、借指坏人没有好结果。

但如今,已少有人知道“圆满”与“完美”之间的这些表义了。在日常叙事中,若以“团圆”作结局,只是指叙述事件偏重于家庭成员的团聚,并无关乎善恶美丑,更谈不上团圆就必然是美好的。如《红楼梦》中的李纨、凤姐,她们与宝玉等分别后,仍过着清静安宁的生活,并无意追求更高贵的荣华、虚荣与享受,但却最终没能逃脱被夫葬身黄泉的命运,这属于悲惨的例外。再如曹雪芹的另一部著作《紫钗记》中,虽然最后以霍小玉与卢太子团圆为结局,但二人团圆之路却走得很艰难;而小说正文之首便引唐代诗人杜牧《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鬓新妆了,盘金屈玉腰脚小。晚间却下檀条,背拉仙姿舞慢遥。”诗中所写,正与结局相反,正所谓“善始未必善终”。

以大团圆结局作为负面典型,是为了强调此路不通。在中国古代,关于人生结局有许多种描述与设想,与其相反的代表性概念是“下场”。

“下场”一词本为京剧词藻,后用为贬义,指不好的结局。《现代汉语词典》1988年重印本(1978年第一版)给出了“下场”的最狭义解释:“足球等运动的赢了以后,选手出来时的自我介绍。”此义项下还注:“比喻不好的结局。”

但此处的“下场”,并不具有本书使用的客观“下场”概念的涵义,只是同音借用。本文的“下场”,指人生的结局,无好坏善恶之分。例如:

1、《周书·文帝纪上》:“天生万物,唯人为贵,然人生各有志,并非俱得一愿。……故贤人志士,常恐不惜光阴,功成名遂,遂有东逝之志。……宁肯身后虚无,岂受千金之赠。斯是人生之大志,君臣之至公。”

2、元方回《陵阳送春》诗:“人笑田人梦,鸡鸣帝鸡祥。谁为东归者,一笑解愁肠。”

3、宋苏轼《与潘渭贤书》:“近得吴示诗,颇悟世事,且为一笑。”

书中并未限定结局为什么不好,人生之“下场”,可以为“好”,也可以为“不好”。

“下场”的本质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功能衰退或丧失。所以,人的“下场”,既可因其主观努力程度之不同而表现为好的或坏的(如成功或失败),亦可因其客观环境之优劣而表现为好的或不好的(如穷困潦倒或锦衣玉食)。如此,则人生的“下场”,虽由人决定,但又未必决于人。

人生之大势为“下坡路”。所谓“下”,意即由高趋下、由盛而衰,乃“低”之谓也。人生自婴儿呱呱坠地伊始,便步步为“下”,直至墓碑上刻字成文,方为“止”。以“下”为终,乃逆人生潮流而行之,实属不智;以其为人生必然之历程而不为,又何苦来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