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是寓言故事吗?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典故,也是道家哲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它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化为成语,用来形容为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事情而忧虑担心。它本身的故事也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列子》书中用杞人忧天的故事来比喻不该忧而忧、毫无根据地自相烦扰。道家认为,人生在世应怀着一颗无忧无虑的心,过好每一天,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外在的任何因素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而应当顺从自然规律,接受自然的安排,这样生活才能够过得舒适、惬意、简单、祥和。当然,道家这种顺从规律而活的观点并非让人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教导人应当在该忧的事情上用心、用思、用行,而在不该忧的事情上毫不费心,保持自己内心的愉悦,用良好的心态应对现实的人世间,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对于“天”字,无论在任何语境下理解,都不能脱离它的基本词义,即“头上的宇宙空间”,这个宇宙空间的含义应当比我们现在说的“天空”所指更广一些。从上下文看,“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里提到的日月、星辰、东南、水潦,都是我们头顶的宇宙空间所含的物质和遵循的规律,因此,这里的“天”应当理解为广义的“天”,“忧”是动词,指忧虑、担心,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担忧”。“天忧”即担心天、忧虑天,因为“天”是人头顶的宇宙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这种担忧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这样,“天忧”与“人忧”可以并列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