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几次遏制中国?

轩辕漫梅轩辕漫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冷战后期和苏东剧变后曾先后对中国进行“遏制”,但前三次遏制中国的战略、手段和目的皆与目前正在形成的次遏制有较大不同。

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以“和平演变”战略取代战争手段遏制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受到挫折后,美国逐步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遏制政策在实施手段上被迫转向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渗透为主的“和平演变”战略。同时,美国在继续寻求以台湾、印度和日本等国为亚洲第一岛链和南亚、东南亚大陆的包围遏制中国的前沿基地的前提下,调整了从西太后以三面包围苏联、向东欧打开缺口的“钳形攻势”战略,调整了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开始以中苏为遏制目标,在全球寻找遏制前沿阵地,重新构筑以包围中国为主要目标的遏制体系。在东西方缓和趋势加强和中苏分裂加剧的情况下,美国在60年代逐步改变了以苏联为主要遏制对象的战略,从6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双重遏制”中国和苏联的战略。在尼克松政府实现对华关系“缓和”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在亚洲的岛链遏制中国战略前沿基地的作用明显下降,在大陆的前沿基地也开始被边缘化,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对苏联遏制,中国逐渐淡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

第二次是在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争霸走向战略均势,两国间的军事对抗日益危险,同时两国都需要经济发展以支撑争霸战争的需要和赢得国内公众的支持,美国将全球战略重点转向经、科领域的竞争。里根政府上台后,在军事上进一步加强了对苏联的战略压力,同时继续通过经济、科技、外交手段加强了对苏联的战略遏制,而对中国的遏制则处于次要地位。由于苏联与中国在80年代的对抗加剧,中苏之间的缓和趋势开始明朗化,因此,尽管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战略遏制并未结束,但两国先后成为中国遏制的对象和战略伙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骤然加快,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内经济衰退严重。苏联对中国的威胁虽然仍然存在,而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给苏联的压力则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再次淡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对苏战略遏制上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随着苏联战略困境的日益加深,美苏双方先后进入“新思维”。80年代末,美战略界普遍认为苏联将不复存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美苏对抗将结束,一场新的竞争将开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布什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认为美国应利用苏联的失败对俄罗斯实施一项战略方针,目的是促进“使一党独裁和强制体制终结的内部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建立一“有主权的民主实体”。1990年,布什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将“超越遏制”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全球战略的核心和支柱。

第三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和战略界围绕正在形成的“后冷战时代”的安全、军事问题和军事战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和平终结核战争”、“军事实力和和平终结常规战争”、“和平终结所有战争”、“后现代战争”、“后冷战战争”、“后军事战争”、“威慑战争”、“后威慑战争”等理论观点。以美国为主体的西方对“后冷战战略”基本框架逐渐形成:“冷战”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两大支柱“遏制”被“超越遏制”战略取代,“扩展威慑”被“地区防务”取代。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军控外交空前活跃,从核、化、生、导、反导武器限制和常规力量削减,到小武器国际监管全面延伸,军事大国的“绝对安全”的军事安全观和以军事力量角逐、军备竞赛和战争威慑实现安全的工具观受到挑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