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在五行属什么?
时,指时间。古时计时工具是日晷、漏壶等,以观测天体运行来确定时间。所以“時”字的字形就是一竖为表,一横为晷影,表示时刻的变化;口字为框,代表空间,时与空合在一起即为时间。《说文解字》云:“時,四时也。从曰从寸。寸,法时也。夏曰時,殷曰易,周曰斗柄謂之一時。“ 古人对时间的划分是非常细致的,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日分为十二辰。因此时时变化,有“時時之變化”一说。如《吕氏春秋·不二篇》载“老聃贵信,少仲尼九岁;少孔子九岁。”“老子九岁而老子死,故孔子往哭之,哀曰‘古之人不以生死容易非命也’,遂环丘而哭,三日三夜,不敢食不敢饮’,遂葬于老子侧,至今以为圣人之葬亲若此為不怠忘情者也’”可见当时已有九个时辰的划分了。
在五行的概念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关于时间与空间的五行分类的思想萌芽了。《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晋国执政赵武与楚平王论五行相胜时说:“先臣固曰:‘夫火正,民赖其正。楚之为火,孰畏之矣!’”此处火正指掌火的官职(见《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说明此时已有把五行配应五方的思想了。同时这里还说到了“民赖其正”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时间也是有方位属性的,即有东、西之分,这种时空观念的出现和确立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开始。 “天时”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如《乾卦·文言》中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羣物而莫遗焉,则天下皆至仁矣,大人之能哉!”这里的“元亨利贞”四字作为四德,是《周易》中占筮的依据。又据《系辞下》载:“子曰:‘知几其神乎: 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几句表明元亨利贞的四德与动静之机、阴阳四时有着重要的联系,且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时空观,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开端。 而“四时”二字则见于《道德经》之《四十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虽尧舜不能易之。”这里的意思是要将道和德比作天地、父母一样,那么也就有了以天地父母为体的万物生成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道生万物”的观点。这一观点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框架,还为后世的时间五行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