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字五行属什么的?
臣字的繁体写法是“臣”,所以臣字的部首就是单人旁。 臣字的五行属性是金 ,这个在康熙字典里面可以查到。
另外从现代汉语词典来看(第六版)、现代汉字大词典(修订本)以及成语词典中都认为臣的部首应该是竖心。 而事实上,在古代汉语中臣的确不是臣字的偏旁,而是竖心的变形,因此很多古代的典籍和工具书里都把臣视为独体字,而把它的变形才当作偏旁使用。 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书里都采用了竖心为臣字的偏旁这种现代观点了,这完全是按照现在的习惯来认定的。 在古代臣确实不是独体字,但也不像某些人说的只是偏傍而已。 我在查辞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古代辞书都对臣作了单独的解释而不把它作为偏旁!也就是说它们都承认它是独体字!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吧!
1.《说文解字》(许慎撰著,东汉时期):臣,君主尊谓之天子,卑谓之臣;自诸侯、三卿、大夫至于庶人,凡等贱者也。从又持圭。
2.《尔雅·释诂上》(东汉许慎辑录,三国魏邢昺注,共八卷,成于晋代初年):君、皇、后、王、士、民、臣、父、母、子、夫、妻、昆弟、朋友、宾客;君之义也,皇之显也,王后之道也,王者天下之王也,士民者邦国之士民也,臣者邦国之大臣也,父者夫之母也,母者出之母也,子男之子,妇人之夫,昆弟之齿小者,朋友之有服者也,宾客之在门者;君,尊之也;皇,大也;后,继嗣也;王,主也;(以上皆解释词类活用现象);臣,使佐也;(解释动词作名词)。
3.《玉篇》(唐徐铉等编撰,六卷,成于宋仁宗景佑年间):臣,如右;或作㫄𢐇。《说文》云:“臣,君主所予有爵位者也,自诸侯三卿、大夫至于庶人,凡在爵列位者通谓之臣。”“君”下云:“天子曰皇,诸侯曰王,士曰君,凡人曰士。”此诸臣之属皆有称君者矣,然则君非一人之称乎?故《春秋传》称“公为君臣,父子兄弟之绝”,盖贵贱虽殊,君臣一礼同也。
4.《集韵》(宋代官修,十四卷,成书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㫄,俗字,与臣同(臣当为字之误),见《说文》。 王念孙曰:“集韵以㫄字为臣字之俗字,是矣。而曰臣当为字之误,则未必然也。今按,古书多作㫄字而少作臣字,乃㫄字之本义为臣之意也,后人以其为臣之省,因谓其为俗字耳。周礼大行人聘礼记‘九仪九臣’。郑司农云:‘九者为臣,若今九州郡县令丞是也。’此九臣亦谓九命之臣……汉书高五侯传应劭曰:‘吕禄以为绛侯亲为太傅,爵国侯焉。’师古曰:‘此言吕禄自以为绛侯为太傅,而食国侯之租税。’李奇曰:‘谓食绛国租税也。’应邵谓吕禄自言欲效绛侯为太傅,而食绛国之租赋。师古以为自以为绛侯为太傅,则是吕禄以绛侯为臣,而其意欲效之为太傅,二者之说皆不然。盖应李二人说字皆不知臣之为㫄,故如此附会耳。此言吕禄自以为绛侯为太仆,犹言为臣,不言为太傅也。”
5.《康熙字典》(陈鹏翔编撰,清康熙年间官修,十二卷,成书时间大约在顺治末年):“臣,古文君字。按史记高帝纪“群臣饮酒乐”,“群臣”二字,即“天下君王”之意。孟子滕文公篇“君之视臣如手足”,荀子哀公篇“鲁君之视臣如土芥”,“臣”皆为“百姓”之意。后世但言君臣,不曰天下君王及百姓,非古人本意也。 ”
6.《中华大字典》(陆费逵主编,商务印书馆编印,民国二十四年):“臣,古文君。详见说文。又曰:“君之义也,王之显也,後之续嗣也。”按,君臣之名,相须而为用。说者谓由君臣而有君臣之分,由君臣而有上下之别,然必君立而后臣名,臣明然后君位定,是故君臣之称,犹父子之交也。”
7.《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编纂,第五版,2010-2011出版发行):“(1)“臣”的古文。参看〖帝王〗、〖君〗。 (2)[文言词语]对君主、帝王的自称、他称和尊称,亦可泛指官员和百姓。
8.《中文大辞典》(台湾商务印书馆编纂,第二版,一九五七年):【臣】(一)〔古文〕臣。[唐韵]七沉切[韵会]七沈切[正韵]千沉切,??音秦。[说文]君主所予有大爵位之称。自诸侯以下至於庶人凡在爵列之位者咸得称为臣。[左传]隐元年君子曰:『君不君,臣不信,何君之言哉』��?信也。[孔疏]臣事君宜有信用。[公羊传]庄三十年冬齐师救卫讨邾南夷之君也。何言不行乎?[胡氏正义]言不行者,言不得行其志也。何以言之?[杜预]疏引韦昭云大臣不能尽忠以匡救其君,君失道,臣不匡弼,此臣之罪。[朱子W语]所谓无方而不得其死,可谓罪人。 [二]又对帝王的自称。[诗]邶风��[北门]嗟嗟小子未知余力可以为皇太子乎?[笺]此臣对宣王言己年幼不可以当储君。 又他称其臣曰朕。[易]离卦彖传曰:[彖曰]离,丽也。[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後。[朱子W集传]朕,身也。我其明继前日之光而照於後。以此喻圣人常以已之德教泽及於后代之人。 又皇帝之自称曰朕躬。[汉书]高帝纪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曰:[沛公谓张良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张良曰]将军约法三章耳。今杀无罪民,与秦无异。[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