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五行属什么?
“埴”字属火,读音zhì(指),五笔输入法编码为KHNT。 《说文》解释:“埴,土之美者。从土,趾声。一曰柱下土也。”“一曰柱下土也”指的就是“埴”字的第二种含义即“瓦砾”之义,这个意义的“埴”字今天不再使用。 我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埴”还有第三种含义——谷物名。因为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能提供出这个名称的出处和具体含义,所以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来理解一下了。我猜是不是过去人们把用来种植粮食的土地规划成许多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区域,这些区域用土埂或墙分割开来,每一块负责一种作物的生长,类似现在的农田一样,那这样的土地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埴”了么?这样解释好像也有些道理……不过这种含义下的“埴”已经属于通用名词了,和土的关系不大。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有错误请大家指正!
土,也就是五行中的“土”. 《说文解字》解释为:土,地之主宰也;从一,像土地有上下。 汉字中有许多以“土”结尾的字,例如:士、王、山等…… 我个人认为的造字的原理是这样的:
1、“土”表示大地,与现在“天地人”的“天”“地”同源异形;
2、“土”是“田”(现在的田地)或“界域”的词根;
3、“土”作为动词,可以理解为“移动到别处”或者“移动了别的东西”;
4、“土”也可以代表“土中长出植物”这样的概念,因为古代没有“种植”的概念,所以用“土+木”来指代这一过程并造出这个字;
5、古代的劳动人民还观察到动物与植物的“生长周期”这一规律,从而造出了“艹+土”的结构表达这一意思。而“禾+土”这种结构就可能是来源于对“收割”这一行为的记录——在土地上收获庄稼。 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那么这些文字和它们组合起来的字其实都有一定的“象形性”,即它们所表达的意象都是有一定“图画感”的(虽然现代人都已经无法直接从字形上获得这种信息了)。因此我认为汉字里的很多字都是有它们的“偏旁来源”的,而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