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五行属于什么?
“五行”原是古代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它源于人们对世界本原的猜测和定义。 《尚书·洪范》记载了周武王与叔姬旦(周公)的对话,涉及到了金、木、水、火、土五种行为属性,它们分别对应着“上德”“仁”“智”“礼”“信”五种德行。后世认为这就是五行的起源,并由此产生了相生相克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到了东汉,出现了以阴阳五行来说明宇宙生成演变规律的新五行说——《黄帝内经》把天地万物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并依此建立了五脏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阴阳五行体系。
此后,中医一直沿用这种观念指导医疗实践。 随着阴阳五行说的流行,它也被引入了建筑领域。北宋司马光著《温公传》时就提到了根据五行学说构建的宫殿模式——“京师旧有离宫,至伟丽。南有太液池,中有龙舟。西有苑囿,多植花木,中有凉棚,环以朱阑。其正殿谓之圆灵候,以应圆灵之座焉……凡为宫室,必辨五行之所宜……今京师宫城,前朝后寝,左右两掖,分列六部,台阁威仪,皆准朝廷之制。盖取法象天人,而顺四时之气也。” 大体说来,按照“金木水火土”的次序排列,能实现内外循环,流通无碍的就叫做“五行得气”,这样的格局是最理想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 1.“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自然观; 2它被用在了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之一; 3.它还被引用到了建筑领域,对建筑本身乃至城市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