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字几画五行?
1、《康熙字典》:“凡十一画,五行俱备” 2、清·梁玉绳著《古今韵会举要》中说:“左偏旁四画;右半边七画,共十一个笔画。” 3、据传说是出于宋朝大儒朱熹之手。原文是 “‘易’左右结构,取分阴分阳之意,左右各五。 ‘書’上下结构,取承上启下的意思,上下七。” (注意这是‘書’不是‘示’!)
4、民国时著名学者钱玄同在编撰《中文打字机字母表》里引用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来证明“易”共十一画。并认为“易”“书”二字作为文字学上的独立字体应该各归其类,不应该放在同一个部首里。 《说文解字•易部》“易,日月为易,象形。” 《说文解字•书部》“‘书’,孝经也。像形。”“书”字有一条注释“古文书作‘之’。”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易”共有八画,“书”共有九画。 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现代汉字学界普遍承认的“六书”之首——象形的说法。
首先,我们看看古代的文学史上关于“易”有几画的记载: 晋代郭璞注《尔雅•释言》“易,轻也。” 李周翰注《文心雕龙•物色》“易,犹渐也。” 宋代陆佃撰《尔雅•疏》“易,如也……故《系辞》曰‘君子以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明代杨慎撰《丹铅总录•易部》“易之数为八。……八卦之象,皆两仪交合生此八体者,故谓之八卦。” 这几条材料说明在古人眼里“易”是一个形声字且是左右结构的字。
我们再来看看现今的古代文字学家们是如何考证和表述的: 清代王念孙著《广雅疏证》“易,易简也;书,书写也;数,计数也。” 民国时林砺儒著《汉字结构》“易,从日月。” 现代商承祚著《汉字形体学》第一章“汉字的结构和来源”第三节“古文字结构的规律”中论及易的字形时说“古文字的‘易’字,一般作左右结构或左中右结构,极少作上下结构的。” 以上文字充分说明古时的人们一直认为“易”是左右结构的字。 至于后来的文字学家们为什么改变了看法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金文的“易”字象形,于是根据“以象形定结构”的原则将“易”归类到了左中右结构里去。并且用“日”去诠释“易”的第一笔,用“月”去解释“易”的第二笔,用“甲”去解释“易”的第三笔。
其实上述文字里早就埋伏了“易”是左右结构的证据: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易,羲仲舒晷,阳生于午。阴阳相推,而复于晨。故曰易。” 又“易,易简,理自然也。从日月起,一阳始生,万物开始变易。” 这里的“从日月起”就是明摆着告诉人们“易”的第一笔是个“曰”。同时指出“易”的第一个笔画是一横,而且有升的动向。这分明是表明“易”是个左右结构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