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是什么五行?
“宪”字五行属木,出处为《康熙字典》 清·武钟谦等编撰的《康熙字典》里对“宪”字的解释是: “宪”,古文字形如下(《康熙字典》引自《古文四声韵》) 从《康熙字典》里“宪”字的字形、字源演变来看,“宪”字金文像一个人站在法器旁边的样子;小篆的“宪”字与金文的“宪”字相似;隶书的“宪”字下面加上了“辛”,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宪”字。 从汉字本体的角度来看,“憲”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法”表示意思,下面的“辛”表示动作,合起来就是遵守法律的意思。
在《康熙字典》里,“憲”字的字义有三条:
1.法度,法令。《书·吕刑》疏:“宪,法也。”又《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御天下。”孔颖达正义引李巡曰:“两,法也。”“宪”字在这里作为动词使用,意思是制定法度。
2.法的施行。《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刑纠万民。”郑玄注:“宪,行也。”“宪”字在这里作为名词,指司法制度。
3.模范,典范。《礼记·檀弓下》“君举必书。”唐·柳宗元《封建论》:“盖尧舜三王之德,所谓齐其政事,而修其宪令者也。”这里的“宪”字是榜样、规范的含义。
另外,还有两个常见的熟语与“宪”字相关:
1. 代圣人立言。指古人写文章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借用古人的话来表达。《旧唐书·韩愈传》:“凡为文,初若不经者,后遂奇绝。此意在古人文集多有效之,惟‘代圣人立言’,此乃韩公自作一篇,用‘代’字二句,最得之。”
2. 先破例,后合法。指做违反常规或违背常理的事,但最后却合乎情理或者法律规定。如鲁迅小说《药》中关于“义犬”的一段描写:“……它(指黑狗)似乎嫌这包藏着毒药的馒头太慢,就迫不及待地抢上去,一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