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属什么五行?
“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表达意念、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它还是人们书写和印刷的基础单位。了解字的五行属性对于认识汉字的本质、推衍文字的起源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那么,字到底是怎样划分五行的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而具体的答案。原因也很简单——五行的划分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阴阳五行的来源讲起吧!
《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似乎表明,先哲们是按照水的性质、火的性质等把五行分成五大类。但是,这种观点被历代五行学者所批判。理由是自然界中没有单纯的五行或四行。如东汉著名医学家王叔和所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若水之炎上,火之下焰,金之白炼,木之青葱,土之黄色,各从其类也。”(《脉经·平脉篇》)这里的“炎上”、“下焰”、“白炼”、“青葱”、“黄色”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某一种物质。而是说:当水在火上时,水是“炎上”的;当金属在火中熔化时,它是“下焰”的;当木材在烈火中燃烧时,它是“青葱”的……总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纯粹属于阳或者阴的。它们既具有阳的特性,又具有阴的特性。古人所谓的“阴阳五行”其实是一种抽象的过程或运动。
这种观点得到了后世许多人的支持。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就在自己的著作中说:“五行者,乃一阴阳之气混合变化,各有太过不及。”(《千金要方·论五行失序致百病》)明代医家张景岳也说:“五行者,五行之气然,非五块之土。惟五行之气流行不息,故无终时而可分。”(《类经图翼·五行部》)他们实际上都承认了五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如果按上述古人的思想来解释五行的话,那字也就很难分出属性和五行了。因为每个字都是不同组合的符号,它们的五行不可能一样。
然而,如果字都没有固定的五行属性,那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起名等很多事情就失去了依据。于是,人们只能另外寻找出路。有人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来区分五行——以“一”、“乙”结构的字为例,凡带有“一”的字属木,带“乙”的字属木。这是因为古代文字“一”、“乙”形状近似,且均有弯曲之意,属于同一偏旁。可见,这个五行归类法是相当粗略的。还有的人按照笔画数来划分五行——以10画为例,凡数字含有10画的字属土,8画的字属金,6画的字属水,5画的字属木,4画的字属火。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细致一些。
还有一种方法更容易操作。它就是现代学者顾承藩提出的“造字五行”——即根据汉字构型规律确定其五行归属的方法。他的基本理论是:“五行的特征是由线变形的。从‘一’为虚线的字属火;从‘二’为短横的字属木;从‘厶’(私)属金;从‘宀’属水;从‘大’属土……”据此,他总结出100个五行为火的字,100个五行为木的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