鍹字五行属什么?
姓名学中,字的五行不是根据笔画数来确定的!也不是按照现代的刀笔划。而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繁体字,现在大多数网站提供的五格起名法都是错误的。 《康熙字典》是清代第一部官修字书。书中收录汉字49032个,每个文字除了注明字形、读法之外,还详细注明了字的结构(笔画)、部首、偏旁、笔画划分、字形演变等等。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其中关于汉字的五行如此叙述: “金曰从革,象金之形,所以从革也;木曰曲直,像木之形,所以曲直也;水曰润下,像水之形,所以润下也;火曰炎上,像火之形,所以炎上也;土爰稼穑,士者,地之一偏也,惟稼穑恒在,故其象从土。” 五行的定义在这里明确指出了五行的性质和来源:“象”和“形”。并且指出,只有“形”发生了变异时,五行才会改变。也就是说,名字的笔画数变化,不会引起五行性质的转变。这也是我一再强调不要迷信五行起名(算卦)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一定要按照五行的理论给孩子起名。那我告诉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孩子的姓氏改成繁体字,然后拿给专业人士看看笔画是否合适就行了。因为现时绝大多数人的姓都是简体的,而用简体字起名的古籍又很少,因此很难查到准确的笔画。而把姓氏改成繁体字后就可以解决了这一困惑。 用字要遵循二项原则:一是最好选用常用字,二是要注意避免同音。 姓名是个组合,这个组合要避免相同、相近的字出现。否则的话,书写起来会非常难看,读起来也非常别扭。比如“付广源”“李瑞雪”等,这种重名率超高的名字就特别需要注重。
一般说来,五行其实并非仅仅只指五种物质,而是五种运动变化着的物质。这五个元素运动变化着,互相滋生,互相制约,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用五行来划分世间万物,都是根据五行间的相互感应感应和关联性来确立的。
金字旁的字其五行属性是属于金,那么我们首先确定一个字的部首是金或者是金属类的字根,那么这个字的五行属性就是金,但是有些字的部首是金字旁,但是它的五行属性并非是金,比如错字,它本字的含义是指金石互相撞击的意思,其五行不属金,而是属水。
“鍹”(zhé)的金文字形上边是“刀”与“贝”字的古字形相会合。甲骨文、金文中与刀相合的有“货”与“贝”字,这两个字都是“财”字的初文。“货”与“贝”字的会合意为合并财货与贝壳,即表示用“刀”将“财”与“贝”分割分配的意思。古代分财产、财产分配与继承,亦称“鍹”。“贝”字在“鍹”字中兼表此字音“贝”与“鍹”。“鍹”字的本义为分割,分配。与“鍹”字意相关的字有“折”、“择”,都是“刀”与“贝”“货”会合构成。
“鍹”字虽有金文字形,但未见于卜辞。金文中的“折”字可能是“分”的本字,也有“折”的意义,因此后世“折”字取代了“分”字,用“分”字表示分割、分配的意思。
“鍹”字后来逐渐加意符“金”字为“錙”,为会意字,“錙”本义为指分割的碎银。由此又引申有细小,微少,极言其值小之意。
“鍹”字后来演化成“择”字,用“择”,“诀”表示分割之意,又由“择”字本意有选择,选取的意思,又引申有分辨的意思。“诀”字为决断之意。
“鍹”字金文字演变为“折”字,后来“折”为意符“手”与声符“斥(shé)”相合而成形声字,“折”字的本义为断,表示用手将“斥(shé)”断开,即表示用手折断的意思。由断引申有损失、损伤的意思,如:折本、折寿。
“鍹”字后来进一步演化为“哲”字,“哲”字为意符“口”,声符“折”相合的形声字,本义为有智慧,懂得道理。“哲”的引申义为聪明,懂道理,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