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代表什么形状?
在《周易》中,用“象”来代表五行的状态。 木的象是“艮下震上”两个阳卦,即上下都是阳爻的三重卦——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水的象则是“坎下坤上”的两个阴卦,即上下都是阴爻的三重卦——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应该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上下的形状一样(如地天泰),另一种是上下颠倒(如地雷复)。所以水有上下流动和旋涡两种状态。
那么这两种状态的源头在哪里呢?其实就在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和最后一卦之中。 水的第一种状态出现在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之中。因为乾为天,一阳在上,初九的爻辞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多出来的那个一就是阳,它像水流一样向下汇聚。所以乾是含有水的意思的。
水的第二种状态出现在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即未济。未济的彖辞说:“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这里把小狐比做水,它沿着河向下游去,结果淹没了自己的尾巴,这是没有利益的。为什么没有利益呢?因为它颠倒了阴阳之道,违背自然规律,就像《庄子·秋水篇》所说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能到达目标的。
未济的爻辞反复告诫人们,处于最后阶段的时候,千万不要功亏一篑。只有谨守规矩,按规律办事,我们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否则将前功尽弃。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生中处最终阶段的情形。一个人到了晚年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行差踏错,否则将追悔莫及!所以《易经》虽然讲的是天人之际,万物变化之理,但对于我们人生的发展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五行水所代表的形状是“曲直之木”。曲直为木的本性,伸曲性直,枝叶繁盛,有生发的力量。木的形代表为“茂”。
木生火,为生物,为树木,五方为东,五行为木,五脏为肝,人体长筋。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曰曲直指其枝干曲直。《尚书·洪范》对五行的解释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坚刚,水曰润下,土爰稼穑。”曲直,指其枝干屈伸舒张之性;炎上,为物向上而有光耀之性;稼穑,乃播种、收获。这种阐释,是基于对自然界和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认识所总结出来的。《白虎通义·五行》对此注释道:“木之性曲直。木,东方万物初出于地,孳核未定,曲直时,故以名之。”
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所谓五行,就是指的木、火、土、金、水,木指各种树木,火是指火焰、阳光和一切热能,土是指大地,金是指金属和其他矿物,水是指水银和一切液态物质。古代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得出“五行”即五种物质的基本特性:“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是说木性的本质特征是能屈能伸、生长、升发、条达和疏泄;“火曰炎上”是说火性本质是外向、明亮、温热、兴奋、向上;“土爰稼穑”是指土性本于具有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生化、负载、受纳、培壅;“金曰从革”是指金属的本质特征为具有变革的特性,引申为肃杀、收敛、变革;“水曰润下”是指水的本质特征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并能滋润濡润万物,引申为寒凉、闭藏、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