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字五行属什么?
字五行,是古代算命中一种重要的内容;认为人的姓名由姓和名组成,每个字各自分属五行之一,姓氏的部首或名字的部首,如部首为木的汉字一般属于五行中的“木”;根据不同的分配规则,有“以形定五行”、“以音定五行”以及“形声兼备定五行”的说法。 “以形定五行”中“形”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字的笔画、字形等;“以音定五行”则是根据字的发音确定五行;而在“形声兼备定五行”中,字形与读音都纳入考虑范畴。 由于现代取名用字普遍偏简,且存在同音字的现象,故此现今流传的五行起名法已经逐渐被摒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五行体系与现代的数理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人所谓的“金”“木”“水”“火”,并不是我们今人理解的金属、木头、水、火的元素或物质形态,而是五种不同属性的符号系统。不可将古人的五行与现代医学科学的五行混为一谈! 例如,中医理论里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并非完全对应于西医学的概念,而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传承意义的概念。同样,五行的相生相克也与现在的数理科学没有必然的关系。
判字的五行是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或者是会意字的主要部分来判断的,判字的偏旁是反犬旁,反犬旁的字是属金的,所以判字五行是属金的,判字是个多音字,作为方言时是贫瘠缺水的土地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审判、审判长、判案的意思。判字的部首是讠,形声字,本义就是分、分解、分开。
判字的汉字演变
“判”字的本义为分解为二,由此引申出分割、划分、分析、判断等意义。
“判”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会意字,外边的方框表示某种物品的表皮,下部是一个“刀”,合起来表示用刀切断表皮即分为二。金文的字形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字形②仍沿袭甲骨文字形,只是刀变成了竖笔,方框的下部变为平直的横线,成为“半”字的初文,从“半”又造出“辩”、“叛”、“饭”等字;另一类字形③,上部仍然是方框(也有的在中间有一横隔),但下部是一个“分剖”的“分”,合起来表示将表皮剖分为二,这一类字形与“判”有关。小篆字形④是承接第二类金文字形的,下部的上半部与“分”字一样,下边是一横隔。字形下部的“刀”或“分”在后来隶变的时候,有的从上部写入,成为合体字,如“辩”、“叛”等字;有的从偏旁移到方框的左边或右边,成为形声字,如“判”、“饭”等字。